如何评价老舍的作品《茶馆》?
北京人艺新版《茶馆》,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主演
如今《茶馆》成了一部经典名作,它可以说是老舍剧本作品中唯一的成功之作,也是老舍在四九年之后最好的作品。
老舍开始创作剧本这一体裁,和情人赵清阁有着重要关系。赵清阁是一位出色的剧作家,她在1934年曾给鲁迅寄诗文求教,得到鲁迅的关怀和亲切接见,随后在左翼作家洪深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她转向剧本创作。1936年,她在《妇女文化》月刊发表了第一部电影剧本《模特儿》。1938年,她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弹花》文艺月刊,写有五幕话剧《女杰》、三幕话剧《反攻胜利》、四幕悲剧《雨打梨花》和改写的五幕话剧《此恨绵绵》。此后写有《血债》、《汪精卫卖国求荣》、《生死恋》、《清风明月》、《关羽》、《花木兰》等。
赵清阁
1938年2月,老舍与赵清阁相识;3月15日,赵清阁主编的《弹花》创刊,头条发表老舍的《我们携起手来》;当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任总负责人,赵清阁担任组织干事。赵清阁编“弹花文艺丛书”时找老舍要稿,老舍便写了一个话剧剧本《张自忠》,赵清阁对这个本子很不满意,实际上老舍也在写作中感到困难,此前他并没有什么戏剧经验。后来,萧亦五找老舍合写《虎啸》剧本,老舍想到赵清阁,赵清阁本不同意合作,但被老舍说服,最后剧本由萧亦五创意故事,赵清阁设计结构,老舍编写台词。再后来,二人又合写了《桃李春风》,引起轰动。
与赵清阁的爱情和合作,让老舍开始涉足戏剧领域。以后的岁月里,虽然赵清阁不在身边,但老舍却把戏剧创作保持了下去。特别是四九年之后,话剧成为了重要的宣传文艺形式,紧跟革命的老舍更是把剧本当作了主要创作。但没有了赵清阁的老舍,实际上在剧作上鲜有佳品。作家止庵曾通过研究,发现老舍的剧本语言与小说语言完全不像一个人所写,小说中的幽默、自然、简洁、深刻到了剧本里似乎全部丢失掉了,他认为老舍在本质上就不善于戏剧这种体裁。
《茶馆》是其中的特例,但这个特例实际上也并非是老舍一个人完成的。
1956年,老舍为响应毛泽东的双百方针,创作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因为跟政策跟得太紧,剧本无论从文学性还是表演性上都不好。经过曹禺和北京人艺演员的反馈和建议,老舍将其修改成了《秦氏三兄弟》,但问题其实依然很多。焦菊隐觉得第一幕中茶馆的部分很精彩,建议老舍舍弃掉其它内容,就在第一幕的基础上进行扩写。老舍本来还以无法配合政策、进行歌颂为由拒绝如此修改,但焦菊隐坚持说能不能这次就不歌颂一回,才促成了老舍的修改。所以《茶馆》的诞生,曹禺、焦菊隐等人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焦菊隐,连题目“茶馆”也是他的建议。
焦菊隐导演版的《茶馆》,蓝天野、郑榕、于是之主演
《茶馆》通过裕泰茶馆这一场景,让各色小人物一一登场,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形象,又借助这些人物的命运变化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兼顾故事性和思考性。剧本充分发挥了老舍善写小人物的才能,也贯穿了他最熟悉的京味儿文化和京味儿语言。事实上,老舍自己后来也承认,《茶馆》完全发挥了他的所长:“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茶馆》不仅是老舍最好的戏剧作品,也是中国戏剧史上难得的佳作,至今仍可以在中国话剧名录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