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北魏孝武帝元修投靠宇文泰,同年反被其杀害的行为?
公元531年,晋州刺史高欢正式在信都宣布起兵反抗尔朱氏把持的朝廷,势如破竹般击败尔朱家族各路人马,逼近了北魏都城洛阳。北魏皇室也如惊弓之鸟,纷纷四散逃避。
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修也逃避到了乡下,隐姓埋名在乡村以务农为业。高欢进入洛阳城后,废除了尔朱兆拥立的节闵帝元恭,并从民间找到了这位据说博学、喜武的元修,把他扶上了皇位。为了拉拢新皇帝,高欢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指望自已做了国丈,就更有理由向各地发号施令了。
谁知元修并不喜欢高家女儿,只愿与自己的几个堂妹厮混,并把她们都封为了公主。这当然引起了高欢的不满。另一方面,元修对高欢操纵朝政,自己做了傀儡也很有意见,常常与斛斯椿等人密谋除掉高欢。
老奸巨滑的高欢手握大军,怎会引颈待戮?于是就起兵反攻,元修当然不敌身经百战、诡计多端的高欢,很快就一败涂地。无奈之下,只好按照手下人的建议,向西投奔驻扎在关西长安的大行台宇文泰。
高欢一看自己尊贵的女婿跑了,怎肯轻易放走这个可以挟天子令诸侯的宝贝?马上派几路人马追赶,并连写四十多封奏表,劝元修回来,但都没得到回音。眼看手中的金丝雀皇帝破笼而飞,一去不复返了,高欢只好回到洛阳,另立一皇室也算是元修的侄子元善见为新皇帝。
从此,北魏便被分为东、西两魏了。
本来在外地的北魏大将独孤信,听说皇帝元修西逃出关,就连夜单骑追上来护驾,元修感动地说:"将军辞别父母,捐弃妻女儿子,千里奔赴跟随我,一般人谁能做到?这真是乱世识忠臣啊!"
独孤信选择跟随元修西行,可算是一次很有眼光的押注,这次他押对了,也开创了独孤家族一门三后的辉煌历程。
但这个孝武帝元修此次西奔,显然是没有选对道路,正如当时东都太守裴侠所说那样,西投是"避汤入火",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宇文泰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元修来后,照样被架空,还是不能秉政掌权。
龙游浅滩遭虾戏,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本来元修虽没实权,但皇帝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宇文泰也挺给面子,在他面前也是毕恭毕敬、规规矩矩的。但元修不满足啊!他总觉得自己好歹是个皇帝,怎能没一点权力呢?于是在朝堂上故意与宇文泰找别扭,两个人也就渐渐心存芥蒂,势如水火了。
寄人篱下的傀儡皇帝元修,郁闷中只好寄情酒色。这也是人之常情,当了皇帝的人,哪个肯做吃斋念佛的苦行僧?只不过元修的口味与众不同,他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他只爱元明月一人,而这个元明月,是他大伯的女儿,也就是与他有血缘的堂妹子。
宇文泰对元修违背人伦的淫乱十分反感,就找机会把“这个红颜祸水”元明月杀了。这让已对宇文泰深有成见的元修在旧恨之中又添了新仇。每当夜晚酒后,元修望着一轮明月,想起那刚刚死去的、风情万种的美人儿,心中就无比伤心、惆怅,不是以锤敲桌,就是张弓引箭,口中还对宇文泰骂声不绝。
作为自己掌中的傀儡,宇文泰早已在宫中遍布眼线,元修的一举一动都会很快就反馈到他的耳中,看皇帝对自己怀有这么大的仇恨,他心内里也是惴惴不安,就决定先下手为强,派人把这个不识时务的原北魏皇帝元修毒死了。
元修死时才二十六岁,后来被西魏追谥为孝武帝,而东魏则追谥其为出帝,鲜明地表明了各自的态度。
元修之死,固然说明了乱世中被强臣所挟持的皇帝下场都会很悲惨,但从其个人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被杀,很大程度上自己“作”出来的。为什么呢?
首先,作为北魏皇帝,目睹国家分裂动乱,皇室衰落失权,还不发愤振作,以图自强,反而违背人伦,淫乱堂妹,岂不是自甘堕落,授人口实来反对自己么?
再者,大丈夫应能屈能伸,心胸宽广。元修虽没实权,但当时还受到一定的尊重并有相当的自由,为什么不长远谋划,密结外臣,慢慢培育自己的实力呢?却要去争那面子上的虚荣,逞一时口舌之快,招亡身毁家之祸灾,何苦?
还有,元修被高欢立为皇帝后,就对前面曾当过皇帝、后又被废的元氏亲人痛下杀手,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元晔、元恭、元朗,这些曾是元修的君主的被废皇帝,都是在元修当皇帝后被杀的。看官试想,对亲戚都如此狠毒的人,又怎能立身长久呢?
所以,元修最终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