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珠格格》当年在中国会红成那样?它究竟击中了观众的哪些敏感带?
《还珠格格》在当年之所以火成那样,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电视节目稀少,琼瑶剧成主流提到90年代的很多电视剧作品,相信很多80后、90后都如数家珍,那时候的电视节目不像现在这样琳琅满目,电视台和作品稀少,所以固定的几个节目成为了大家熟知且热衷的主流。
正所谓“男看金庸,女看琼瑶”,琼瑶剧在制作和剧情上填补了少男少女和老妈妈老阿姨的心灵,丰富着她们的精神生活。以至于现在我都能记起,夏天的时候,左邻右舍们聚在一起围着一台电视追看《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青青河边草》时的情景。
二、《还珠格格》主人公们的故事情节吸引《还珠格格》的爆火,与它本身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也有很大关系。清宫、民间、后宫权谋、江湖士气、爱情、搞怪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活泼正义又讨人喜欢的民女小燕子误入皇宫成为了皇上的格格,与真正的紫薇格格、五阿哥、福尔康等等人物发生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剧中人物性格各异,好人坏人颇具脸谱化。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搭配五阿哥的英勇帅气,紫薇的温婉多知搭配尔康的沉着理性,香妃的敢爱敢恨搭配蒙丹的坚定执着,晴儿的温柔善良搭配萧剑的爱憎分明……每一对爱情CP都让人动容,而反派人物如容嬷嬷的狠辣、皇后娘娘的刁钻无情等都让人害怕。这些故事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想象,很容易就沉浸在剧中人物的情绪里,随着他们或悲或喜。而伴随着几首电视主题曲片尾曲的吟唱,诸如“山无棱天地合”、“你是风儿我是沙”等这些可歌可泣的爱情歌词让人再次遐思无限。
三、小时候看的是纯真,长大后看的是宫斗小时候是跟着阿姨邻居姐姐妹妹们一起看的《还珠格格》,那时候感受最多的还是搞笑和欢乐,尤其是小燕子背诗、各种奇形怪状的成语让我们心领神会嘎嘎乐。对里面人物的划分也比较简单,比如格格团和令妃都是好的,皇后和老佛爷尤其是容嬷嬷是坏的。
长大后再也看不进去了,因为觉得一切都太闹腾,人物性格单一。尤其是看了各种“深度分析”之后,对年少所理解的宫斗人物好坏的标准产生质疑。譬如令妃这个人物,有人说她是幕后最大利益获得者,很多事情跟她有着不可思议的牵扯,她站队格格和五阿哥一边,也是为自己的宫斗能力增加筹码……很多东西再也回不到当时的那种感觉了,而我们怀念和铭记的永远是当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