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讲什么?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讲述的是一起“无差别杀人案”从开始到结束的社会反应全过程,剧情围绕杀人犯李晓明的家属、九位受害者代表刘天彦的家属、李晓明的辩护律师王赦三方,在这起案件中的心路历程和生活变化展开。将故事的镜头从正面的善恶审判,转向了案件背后的真相,带领观众去观察三方当事人因一起凶杀案所带给他们的人生变化。
近几年,内地的影视剧大量涌入台湾市场,备受好评,传统台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于是台剧的主创团队经过市场调研,开始做出改变。在风格上转向越来越严肃,越来越深刻的主题,越来越多地在“道德”、“人性”、“善恶”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这部剧正是这样一个“创新”之后的产物。从市场的反应来了,果然效果显著,无论是从收视率还是在社会反馈方面都有回暖的迹象,甚至内地观众对于台剧的评价也有所复苏。
那么这部《我们与恶的距离》能获得豆瓣9.5分的高分,到底有什么突出的看点吸引观众呢?我认为,是这部电视剧的给了观众看待社会热点事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给了观众一个还原真相的“视角”,这在之前的影视剧中是前所未有的。
在平时,我们对于千里之外的社会事件的了解和评论,更多是在网络上完成。偶尔会充当一个审判者或者旁观路人的身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事件进行善恶评价或者情感抒发。出于善良也好,出于正义也罢,看似是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声讨。
但在看完这部电视剧之后让我想到:我们的观点真的是正确吗?我们的“善良”,对于当事人来说真的是善良吗?
“网络暴力”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了,故事在第一集时,就别出心裁的对于新闻公司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并且还通过描写实习生李大芝和总监宋乔安对于媒体的追热点行为的争论,为观众还原了网络暴力背后的真相。
李大芝认为,新闻的热点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定义,而不是宋乔安所认为的“流量”角度。可老廖的一句:“欢迎来到现实世界”,让李大芝哑口无言。老廖的意思是说:在媒体看来,只有流量才是现实。这也从侧面解释了现如今网络暴力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而这起案件受到舆论压力最大的,莫过于李晓明的父母。在李晓明被正式宣判死刑之后,他的父母变卖房产赔款,但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压力依然在与日俱增,不堪重负的夫妻俩只好面对媒体下跪道歉,可换来的却是媒体的追问和讨伐:
下跪是发自内心的吗?
请问下跪是有人指导你们吗?
下跪不能换回九条人命!
李晓明的母亲含着眼泪,声嘶力竭地喊出:“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呀!”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
没错,李晓明的父母虽然是案件的责任人,但他们并不是参与者,为了躲避网络暴力和社会舆论,他们已经卖掉了房子,关掉了手机,带上了黑色口罩,衣衫褴褛,行如乞丐般在街头巷尾苟且偷生地活着,这已经超过了他们应该承受的压力,还想要他们怎样?那些在网络上高举“正义”大旗笔伐口诛的人们,到底是为了主持公道还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这部电视剧的最高明之处,就是能让观众反思,每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我们是否站在了当事人的视角,去换位思考地想过?我们自以为自己站在了“罪恶”的对立面,在对施暴者,乃至他们的家属的进行声讨和谩骂。殊不知,在对方的角度,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行恶的罪人。而如果我们能选择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做好一个局外人,是不是就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大的善意?
最后,我想通过电视剧的名字问一句: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我的答案是:其实并不远,有时甚至只有一念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