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权臣史弥远对金国屈膝求和,为何没有被列入《奸臣传》?
谢邀
元人花了两年零七个月在宋代《国史》的基础上修成《宋史》共496卷,是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正史,元代史官根本没有时间对史料进行合理删削整理,所以《宋史》显得繁芜杂乱,常有“一事多见,互有抵牾”之处。但也正因为如此,《宋史》基本上反映了宋代的真实面貌和宋人对事物的看法。结合多方史料来看,《宋史》在人物定位、评价上是非常准确的
史弥远为什么没有资格进《奸臣传》呢?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点
1.史弥远杀韩侂胄之“白手套”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失败,开禧三年十一月甲戌,宁宗以[轻启兵端]为由下诏罢韩侂胄平章军国事;乙亥,[礼部侍郎史弥远等以密旨命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诛韩侂胄于玉津园。]~《宋史》本纪:宁宗二
杀韩侂胄是史弥远的主意,但当时史弥远只是礼部副职,没有权力命令夏震,他只是向夏震传达了“密旨”。这道密旨是谁下的呢?
韩侂胄为[坚宠固位]而力主北伐,实际南宋朝野无论在军队训练、思想、物资等方面都没有准备好,例如嘉泰四年五月追封岳飞为鄂王[以励忠义],但直到开禧二年四月双方已经大打出手时才听从权礼部侍郎李壁的建议[削(秦)桧王爵,改谥缪丑]。诛韩一事在《宋史》史弥远传中的记载是:
[兵端既开,败衄相属,累使求和,金人不听。都城震惊,宫闱疑惧,常若祸在朝暮,然皆畏侂胄,莫敢言。弥远力陈危迫之势,皇子询闻之,亟具奏,乃罢侂胄并陈自强右丞相。既而台谏、给舍交章论驳,侂胄乃就诛。]~《宋史》卷414史弥远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宋人把杀韩侂胄当作是史弥远的一大功绩,参与其中的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宁宗的养子赵询
赵询的份量其实还不够杀韩侂胄。从《史弥远》传中我们应该注意到韩侂胄北伐失败导致[宫闱疑惧],后宫中必然有人参与,是谁呢?
南宋遗民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说,北伐作战失利,吴曦叛宋附金自力被杀,韩侂胄决定派方信孺出使金国议和,没想到金国的议和五大条件中有一条是[欲太师首级],韩侂胄闻言大怒,[而用兵之谋复起]。韩侂胄的操作吓坏了杨皇后
[杨次山与皇后谋,俾皇子荣王询入奏,言“侂胄再启兵端,谋危社稷”,上不答。皇后从旁力请再三,欲从罢黜,上亦不答。]
韩侂胄权势盛隆、宠眷未衰,皇后与皇子亲自“弹劾”都没有达到目的。杨皇后担心遭到韩侂胄报复,决心干掉韩侂胄,一劳永逸。于是史弥远走进了她的视线
[后惧事泄,于是令次山于朝行中择能任事者。时史弥远为礼部侍郎、资善堂翊善,遂欣然承命。]
~《齐东野语》卷三:诛韩本末
也就是说,在杀韩侂胄这件事情上史弥远充当了杨皇后、皇子赵询的“白手套”。周密的说法也得到了后世史家的普遍认可,《续资治通鉴》卷158就照抄了这段记载。
2.史弥远做人之“面面俱到”为了议和,史弥远重新扛起丁割地赔款的老祖宗秦桧的大旗,在当时就饱受诟病,[(嘉定元年三月)戊子,复秦桧王爵、赠谥。当时用事人亟欲反韩侂胄之政,而不顾公议如此。亅~《续资治通鉴》卷158
但史弥远也没有去动岳飞的赠官、赠谥,理宗继位的第二年他还把岳飞的谥号由“武穆”改为了“忠武”,[(宝庆元年二月)甲午,诏“故太师,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鄂王岳飞改谥<忠武>”。]~《续资治通鉴》卷163
主降派、主战派,史弥远两边都没有得罪,随着形势转变,史弥远本人也由主和派变成了“暗中给金国下绊子派”和“坚决抵抗派”,他暗中接济金国境内的红袄军、招纳并支持李全等豪强对金作战;金国被蒙古打得丢城失地决心“取偿于宋”时,史弥远组织宋军抵抗,南宋非但寸土不失反而奇迹般地倒推了回去。在这个过程中,史弥远一手提拔了孟宗政、孟珙父子
史弥远还替赵汝愚平了反;替在诛杀吴曦时立过大功、后被上司安丙诬杀的杨巨源平了反;替被污名化了的理学宗师朱熹平了反……
史弥远大力提倡理学,理学由“伪学”成为了“正学”
[厘正诬史,一时伪学党人朱熹、彭龟年、杨万里、吕祖俭虽已殁,或褒赠易名,或录用其后,召还正人故老于外。]~《宋史》史弥远传
受史弥远褒赠的还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张栻、张九成等人。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王咨夔当时在朝为官,屡次对史弥远喊打喊杀,触怒史弥远,但也只是外放宫祠。真德秀、魏了翁在史弥远晚年(绍定四年六月)得到[并叙复官职祠禄。]~《续资治通鉴》卷165
3.史弥远的心胸之“气得发狂”史弥远除杀韩侂胄议和赔款外,还有一件事让他饱受诟病——宁宗死后,逼杨太后同意废宁宗亲立的皇太子赵竑,改立自己亲自挑进宫成为皇子的理宗赵昀。
从赵竑得罪史弥远的过程和他被废后很快就牵连进谋反案来看,赵竑的性格缺陷很明显——平时“轻浮、狂傲”,遇事“轻信、软弱”,他并不适合在当时纷乱复杂的情势下出任南宋皇帝。“废立”这件事史弥远的确有私心,但如果站在国家角度看,并不算是一件坏事但是史弥远阴谋废立的举动犯了儒家大忌
四川井研有个进士叫邓若水,邓若水一直看不惯史弥远。嘉定十三年六月,邓若水在廷试文章中就喷了史弥远一脸口水
[时史弥远柄国欠,邓若水对策,论其奸,宜罢之,考官置之末甲。策语播行都,士争诵之。弥远怒,瑜府尹,使逆旅主人讥其出入,将置之罪,久之乃已。]~《续资治通鉴》卷161
邓若水凭这篇痛骂当朝宰相的文章考中了进士,考官的操作也是神奇,然后这篇文章就在临安传疯了。史弥远气得直吹胡子,就让临安府尹找人诬告邓若水在赴京赶考途中偷鸡摸狗拔蒜苗,想整邓若水。过了一段时间这事就慢慢平息了,不了了之
邓若水悠哉悠哉过了五年小日子,当他知道史弥远悄悄逼赵竑自缢后便立马给理宗写了一封信
[(宝庆元年五月)进士井研邓若水上封事曰:“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收大权,然后可以固大位;除大奸,然后可以息大难。宁宗皇帝晏驾,济王当继大位者也,废默不闻于先帝,夜矫先帝之命,弃逐济王,并杀皇孙而奉迎陛下……弥远之徒,死有馀罪……”
邓若水在信里说:宁宗死后,法定继承人是赵竑,史弥远这龟儿子矫诏废了赵竑,改立了陛下。哎,你说废了就废了吧,对人家赵竑好点也行啊,结果没半年他龟儿子又把人家赵竑父子给弄死了……哎,陛下,我不是说你不配做皇帝啊,老子是在说龟儿子史弥远这伙人太歹毒了……陛下,砍了他替赵竑报仇吧!
理宗把邓若水来信交给了史弥远,史弥远气得
[奏上,弥远以笔横抺之。]
拿起毛笔就在信上一阵乱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估计史弥远涂完信气也就消了
~《续资治通鉴》卷163
从而我们可以看到,史弥远在位时南宋的言论基本上没有禁忌,与之前的绍兴党禁、庆元党禁相比简直就是民主典范。这事要是换作秦桧,邓袍哥自然铁定跑不了不说还会连坐一大批人,然后“嚓嚓嚓……”
[(秦桧)又命察事卒数百游市间,闻言其奸者即捕送大理寺狱杀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
“言论自由”,这一条应该是宋代士大夫眼中史弥远与真正的巨奸最大的差距
4.史弥远的底线之“羞耻”与真正的奸臣比,史弥远这个人是有羞耻感的,他愿意为自己的错误埋单
绍定二年就有人说李全可能复叛,但史弥远没有拿这话当事,认为李全在山东处境复杂,有些事只是李全的权宜之策罢了。史弥远既然这样说了,其他人只好闭嘴
[(绍定二年春正月)时李全反叛已蕃,史弥远尚视为缓图,人不敢言。]~《续资治通鉴》卷164
绍定三年李全果真反叛。惨被打脸的史弥远又羞又急,躲在家里不好意思见人,半夜时分睡不着觉就偷偷出门投水自尽,幸好被他的一位小老婆起夜发现,把他捞了起来
[(绍定三年十二月)行都闻李全之叛,居民有争逃避者,史弥远计无所出,引疾不视事……时飞檄载道,弥远益恇悚,中夜,欲自沈于池,其妾见而持之,乃止。]~《续资治通鉴》卷165
如果史弥远成功自尽,那才真是白死了。第二年正月李全叛军就被赵范、赵葵两兄弟打得大败,李全也被赵葵的手下赵必胜等人碎尸于烂泥塘中。
打败李全的赵氏兄弟也是史弥远于宝庆三年[访将才干]访来并一手提拔的
综上:史弥远是一位有能力的权臣,他当权二十六年不但没有得罪朝中主要派别,还通过提高理学地位收获了士子的芳心。他距入《奸臣传》还差着一个秦桧
总结:跟后来那位大清裱糊匠比,史弥远才是正经八百的南宋裱糊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