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听着荒谬却又真实存在的事件?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这句“狂傲”的话,出自全军战斗英雄称号获得者庞国兴。说完这句话之后,庞国兴带领两个解放军战士,向敌(印)军一个营发起进攻。
看清楚了,是个三人战斗小组,向敌人的一个营进攻!!!
这种抗日神剧都不敢用的段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对该事件的主角——庞国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庞国兴生于1940年,生在陕西子洲县的一个农民。因为家里穷,庞国兴只读了一年半的书,便回家务农。19岁那年,庞国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三年后,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在此之前,庞国兴因为表现优异,曾荣获过两次三等功,故而,庞国兴虽然年纪不大,却被委以重任——被组织任命为副班长。
1962年6月,印军对西南边境悍然发起武装挑衅,公然入侵西藏领土。
10月,我国边防部队奉命进行自卫反击。庞国兴所在的九连担负了夜袭西山口,当尖兵打头阵的任务。
要知道,西山口方向的炮兵营,在印军内部号称“最善战”的“王牌部队”;而庞国兴所面对的炮兵营,共装备由4门口径87.6毫米火炮、阵地周围有数个机枪点,营里的步兵多为比较善战的锡克族军人。
除此之外,印军在西山口还因势利导,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
凭借险恶的环境、易守难攻的地势、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印军不断吹嘘他们防守的阵地是解放军永远攻不破的“铜墙铁壁”;同时呢,他们还嘲讽平均年龄20出头的解放军战士是一群“娃娃兵”,根本不足为惧。
然而呢,印军“帅”不过三秒。
这天夜里,九连经过详细的侦查,迅速突入一处高地,扫清了进攻西山口的障碍。
可是,战斗打响之后,庞国兴发现一股敌人正向西山口逃窜;他想也没想,就紧紧追了上去,和连队失去了联系。和庞国兴一道追过去的,还有另外两名战士——冉福林、王世军。
于是,这三人便组成了临时战斗小组,向敌人发起了“冲锋”。
很快,印军眼里的“娃娃军”,尽管只有三个人,很快就让他们意识到什么叫“锐不可当”!
三人战斗小组是怎么打的呢?
王世军和冉福林从侧面迂回包抄(看清楚,这可是两个人包抄)山上的敌人,吸引敌人的火力;庞国兴则提着一把冲锋枪,从正面突击山上的敌人。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还占据优势地形,不论在哪本史书上记载的这样的战斗,都会是一场恶战。
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面对的,也将会是一场恶战。
谁知,战斗还未达到白热化程度,庞国兴就一枪撂倒了敌人的指挥官。几名印军看到指挥官倒在血泊中,顿时慌了神,急忙忙放弃阵地,退到后方。
看到敌人撤退,庞国兴急忙忙冲了过去。
三人冲上这座高地之后,才惊讶到,原来他们早就脱离了大部队!虽然现在打掉了敌人一个阵地,在他们的不远处,敌人正用几门榴弹炮疯狂地向他们倾泻炮弹,情况一度非常紧急!
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三人战斗小组决定再次使用包抄+突袭的方式,进攻这伙“铜墙铁壁”一般的印军炮兵阵地。
很快,三人战斗小组再次勇夺敌人阵地,而且还是个拥有重火力的炮兵阵地。
敌人越打越虚,三人战斗小组则愈战愈勇。
经过一晚上的“恶战”,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一共打下敌人炮兵阵地两处,机枪阵地数处,击毙官兵七名、缴获火炮七门、车子四辆,以及许多枪支弹药。
次日,九连向西山口发起总攻时,连长还纳闷儿,号称印军王牌部队的印度炮兵,怎么一炮不发呢?难道舍不得炮弹?
原来,驻守西山口的印军炮兵,已经被庞国兴三人连窝端了。
后来,庞国兴在写战斗报告时,“愤然”写了这样一句话:
“敌人非但不投降,胆敢向我还击?”可怜的三哥,整整一个营,竟然被我军三个“娃娃兵”追得满山跑……这事儿若不是当事人还健在,写在史书里,后世读者一定会说:“如此荒诞之事,肯定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