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画艺术谋生,郑板桥有着怎样的烦恼?

2020-08-30文化823

热爱艺术,喜欢油画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进士身,学闻渊博,工诗词,善书画。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因为饥荒年岁,擅自开仓赈灾,从而获罪罢官,后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受徐渭、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精神,为“扬州八怪”之一。「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是他曾经写过的两条著名字幅,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不计得失,但求心安,是他一生中为人处事的准则。

郑板桥一生喜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它们代表着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等特性。尤其是竹子,除了坚强正直、生命力强,还寄寓了苍劲豪迈、虚心向上等精神品质,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

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一生以竹为伴,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郑板桥的绘画全是属于豪放一路的大写意,而且尽纸本墨写,勾勒设色得从未见过。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以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不论大幅小幅,都是水墨淋漓,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郑板桥的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格,自调用为六分半书,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兼长篆刻,古朴不俗。《桐阴论画》的作者秦祖永曾把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七人的印章边款题跋辑为“七家印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