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雪国列车》的结局有什么深意吗?
在大多数的反乌托邦电影中,都会赋予人类一种希望。电影中那个总是隐秘的统治者与被统治的人民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等级,这里面预示着,每部反乌托邦电影的结局走向总是革命性的结局。我们赋予脆弱的人类一种微妙的希望,以此警示世人,我们要对现实中的国家统治者保持一种“国家永恒非正义”的认知观念。这是好莱坞电影的特质:一方面是妥协与认同统治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注入一种微妙的娱乐感,吸引更多人关注电影本身,削弱我们对残酷现实的认识。建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个不可调和的等级,让他们通过电影达致一种影像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大多数统治者都是威严而残忍的,大多数的被统治者都是无知而愚昧,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成为反抗的领袖,可以成为人类的希望。
但是在《雪国列车》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反乌托邦电影的诞生:没有绝对正义,也没有绝对的希望,就算推翻了邪恶的统治者,也看不到希望。很可能在我们呼吁正义的实现时,我们已经步入了邪恶的深渊。在《雪国列车》中,在底层车厢的两位反抗者的核心人物是:克里斯·埃文斯饰演的柯蒂斯和老戏骨约翰·赫特饰演的吉列姆,他们对应的头等车厢的两位统治者:这辆具有神圣引擎的列车设计者神秘人物维尔福德(艾德·哈里斯饰演)和女王蒂尔达·斯文顿饰演的滑稽而可笑的女干部。反抗军的这两位灵魂人物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往,他们的过去也直接导致了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选择。最后剧情的逆转,与他们的过去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能注意到柯蒂斯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转变。他也是这个统治中的一个棋子,车厢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当你想僭越自己的位置,打破这种平衡,只能会受到惩罚,但是柯蒂斯的僭越变成了统治程序的一部分。柯蒂斯曾在两难中选择了放弃拯救自己的助手——这个情节的设置暗示了这位领袖已经与那位统治者没有任何区别,当正义的实现迫在眉睫,就没有人在意手段的合法性。但是正是这种程序正义代表了正义的完整性,失去了程序正义,正义只是高悬在空中的乌托邦。这部电影最终的结尾仍然是两难的:维尔福德并不算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与任何其他反乌托邦电影中的残暴统治者不同,他在寻找自己的继承者,他想维持人类的希望,维持这个等级森严阶级差距的车厢社会。柯蒂斯可以继承他的遗志——这是个最终的诱惑,几乎没人能抗拒这种诱惑——然后以一个仁慈的独裁者的形象继续自己的统治,进行适当的改革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炸开车厢,将全车的人类置于一种冰冻的危险境遇。
电影的结局中,柯蒂斯最终选择了后者,导致的结果是人类只剩下两个孩子,他们走出了车厢,进入了茫茫的大雪山之中,我们不知道结局如何。这是电影的希望,不是人类的希望。这部电影的好看之处,你不知道他们会走向何方,作出何种选择。而且最重要的是,就算他们作出了选择,推翻了车厢中黑暗统治,我们还是看不到希望。我们生活在废墟之中,我们不知道能否还能在废墟中重建我们的家园。电影看似作出了选择,但是结果仍然令人省思。反乌托邦电影的结局第一次对革命自身进行了宿命般的诠释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