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端到五代——《资治通鉴》演义
一、写在前面的话
《资治通鉴》是我最喜欢的历史著作,没有之一,我对它的喜爱程度甚至超过《史记》。不同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人物的过往、故事的发展都散布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章节。这固然对阅读造成了某种困扰,但这种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一一记叙中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又具有一种时间的绵延感。人物的命运、世代的轮回、国家的兴衰依次展开,呈现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
所以,我感觉,《资治通鉴》是最有现场感的历史书籍。
《资治通鉴》又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书,它当然不仅仅是给统治者参考政治得失的帝王书,它包含着中国古人做人、做事的智慧与经验,包含人在浩荡的历史面前成功或者失败的抗争,包含时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以及人的命运,所以我觉得他是一部真正的关于人,关于人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上如何生存,进入如何超越自我的书。
当然,编年体的体例将故事、人物打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妨碍了读者对特定的事、特定的人的把握;它的选材注重家国兴亡这样的宏大主题,而较少选取私人性较强的八卦与趣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阅读体验。
然而,往往是在面临生死危机的关头,人的选择才是最本质的,人的本性才展露无遗,所以《资治通鉴》的选材反而展示了最真实的人性,展示了中国人在面临生死危机时的取舍。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阅读《资治通鉴》。每每掩卷深思,沧海桑田之感油然而生。感慨之余,就想写一些东西,于是,便有了这个帖子。
在这个帖子中,我试图用我自己的语言写一写《资治通鉴》中的人与事。当然,对于这样一部浩瀚的历史著作而言,这不啻于一种野心,但我愿意一试。
我的期待是,挖掘《资治通鉴》中隐藏的人性,展示我们祖先的怕和爱,他们珍惜什么,又畏惧什么,他们如何看待自我与他人,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希望拙文能对读者诸君了解《资治通鉴》,了解过去的中国有一些帮助,吾愿足矣。
最后,说明一点,《资治通鉴》是我撰写本文的主要依据及主要材料来源,但在必要的时候,我会适当择取二十四史中的内容。我认为,以《资治通鉴》为主,以二十四史为辅,就足以掌握华夏自战国到五代历史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足以感知华夏文明的浩荡,足以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