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人不喜欢看《资治通鉴》这种书?
为什么现在人不喜欢看《资治通鉴》这种书,反而拿《明朝哪些事儿》这种有当宝,这种书有好多的个
人偏见,比如书里面总是拿明和清比较,突出美化明朝,造成了网上好多的明粉,但看看国外的《剑桥中国史》相对来说明清是一个无法相比的两个时代,而有点水平的人是对明朝不看好的,对中国历史上的各种丑陋向来不看好的柏杨《中国人史纲》对元代开始说成是大黑暗时代,清代比元代明代先进的地方只是为中国带来了和平与秩序,还有三倍于明朝领土的嫁妆,也许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但我认为这本书还不怎么好,如果这些说法全是客观 的话,哪么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明粉在百度贴吧上面天天喊天子守国门等口号也是毫无意义。
历史性,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某一事件来说才是对,而不能天天说明朝好还是清朝好,对于明朝的市民经济,诗词戏曲,科举制度及官僚籍贯,各地区的收入,财税,民族关系,儒家传统理想主义的东林党人和实用主义的当朝首辅,分析世界文艺复兴时候 的中国,这些可以可能有难度,这种书箱,我相信能写这种书的一定是哪种权威的明史专家,社科院的名人这种,但这种书可能不好看,比较枯燥,但这些才能叫知识学问,一般来说在网上很少有人讨论这些书,而明朝哪些事儿这种畅销书只能把无知的年青人变成汉皇主义者,这是一个危险的,百度贴吧上面的明朝吧就可以看出来,除了天天发这种明比清好这种帖子,就是骂明不好的人是满夷,再也没有其他的贴。
《资治通鉴》这种有一定的儒家传统治国理念,是一种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并存的观念下的书,我喜欢这种观点,它并没有现代的法治观,民族观,起义说成是乱民造反,但也同情农民的生活苦难,边界游牧人进攻说成是入寇,但也批评中原政权官员的贪婪与奸诈导致入侵,每个政权兴亡都有皇朝观念,家天下观,没有现代的平等法治观,但这不能怪司马光,全书详细与粗略相统一,写出了好多的战争血泪下中国普通人的命运;同时我认为最先进的地方是哪种善待生命的美德,家风观念和俭朴、勤劳观念,不断的批评统治者皇帝大臣的好逸恶劳,浪费劳动人民的血汗,及人性的各种欲望下造成的危害。文笔写的精彩传神,比如太子儿子杀死皇亲父亲前,两个的对话与仇恨,战争时候双方将领的心理状况,忠臣面对暴君时的哪种无畏精神。有好多 的地方感觉在看美剧权利游戏一样,人物的精彩对话和心理活动使人陶醉。
所以我看历史只看《资治通鉴》这种,给人好多的启示,而《明朝哪些事儿》只是属于地摊类的书,然而没有人看《资治通鉴》只看《明朝哪些事儿》,还在网上天天喊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种,好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