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琅琊榜不好看?
记得《琅琊榜》是2015年播出的,《伪装者》也是在同年播出。我先看完《伪装者》,对剧中的演员的都有一些印象,特别是王凯、靳东、胡歌。后来再来看《琅琊榜》,一看里面的演员就觉得是原班人马打造的。
《琅琊榜》的剧情是比较符合我的胃口。宫廷中的各种勾心斗角,阴谋权术。正反两方都在不停争斗中,慢慢的把以前的一起冤案:“十二年前七万赤焰军被奸人所害导致全军覆没,冤死梅岭,只剩少帅林殊(张哲瀚 饰)侥幸生还”浮现出来。
相对于大多数都关注剧情,我却更关注《琅琊榜》的书法墨迹。因为我是个书法爱好者,从小学习书法,热爱书法,所以对剧中出的各种书法墨迹特别敏感。我觉得《琅琊榜》应该算是古装剧中出现书法墨迹最多的电视剧了。当然我也希望大家收看电视剧时,除了看了剧情,还应该试着去关注一下剧中出现的一些艺术。历史、人文。
这里我就分享我在《琅琊榜》中看到的一些书法墨迹。
剧中出现的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琅琊榜》片头片名就是用隶书来书写的。
“护国柱”三个字也是隶书。
灵位上的字也是隶书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志可得天下
长林军
京西灵隐寺,周玄清
剧中出现的楷书: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剧中出现的行楷、行草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行楷
行楷
行草
剧中出现的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zhòuwén) 、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新书体的盛行,古体的篆书由盛而衰。
篆书《翔地记》
旗号上的字为篆书“梁”
至于说有些人觉得不好看,我认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许有的人不爱看这类题材的电视剧,或许有的人不喜欢剧情,或许有的人不喜欢剧中的某某演员,或许有的人没有在剧中找到他所喜欢的观点.............我们大可不用过于纠结,做好自己就行。
总的来说,我觉得《琅琊榜》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古装大戏,一部良心的国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