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为何德军如此恐惧喀秋莎火箭炮?

2020-10-24综合784

萨沙谈斯大林的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 请务必注明

苏德大战初期,德军的进攻一帆风顺。数以百万计的苏军,在德军闪电战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在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附近的一个铁路站点上,德军正在从列车上卸载大量的军火物资,同时一大批德军增援部队也在等待被运送到前方。

此处离前线不过10几公里,德军士兵和后勤人员一点也不慌张。德军已经掌握了绝对的战区制空权,加之车站附近部属了重炮部队,即使有苏联火炮敢于冒险向车站射击,也会被迅速定位消灭掉。

这些士兵们悠闲的坐着躺着,有的在闲聊,有的聚在一起抽着烟。就在他们非常放松之时,突然天空出现了一种巨大且可怕的声音,听起来就像空气被某种东西撕裂开。在短短几秒钟内,有80枚炮弹像暴风雨一样砸到了车站上。一时间整个车站成为一片火海,大量物资被摧毁,停放在此处的列车遭到严重破坏,士兵更是伤亡惨重。车站内四处都是血迹和残肢,侥幸未死的德国士兵惊呼着四散寻找掩体。

他们其中有一些经历过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的老兵,却从来没有收到过这种强度的炮击,这些老兵也被吓破了胆。

车站附近的德军指挥官非常恼怒,他命令空军立即支援,寻找苏联炮兵阵地后给予完全的摧毁,同时命令德国火炮部队立即还击。

德军军官根据攻击强度估计,这应该至少是一个苏军炮兵师的第一轮炮击(苏军一个炮兵师有8个团,火炮总数168门)。苏军炮兵师的目标巨大,除了上百门火炮以外,光是运载火炮的车辆也有数百辆,很容易被发现。而且大量火炮转移阵地需要一段时间,以德军炮兵和空军的反应速度,绝不会让苏联人跑掉。

德军炮兵部队随即通过估算方位,开炮还击。但炮击以后,却没有任何反应。此时德国空军报告,德国炮兵部队的炮弹全部落在一片荒地上,此处根本没有任何苏军火炮的痕迹。而德国空军在附近进行了细致的侦查,却没有发现苏军大规模炮兵部队的任何痕迹,仅仅看到几辆苏联的吉斯卡车在向后方高速撤退。由于目标太小,德国空军没有进行攻击。

德国指挥官大惑不解,这一个师的苏军炮兵难道凭空消失了吗?其实,他们遭遇的正是苏军最新式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研发历史

俄国人研究火箭武器的历史很长,最初却不是为了作为火炮使用,而是作为飞机的对空武器。

在一战的实战中,沙俄发现飞机的对空火力不足。无论是机枪还是机关炮的射程有限,威力不大,不是最有效的对空武器。

沙俄专家认为,使用对空火箭弹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火箭弹的射程远,威力大,造价也比较低廉,且没有什么后坐力,很适合在飞机上使用。

如果俄国的飞机使用火箭弹作为空战武器,那俄国的战斗机攻击力会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可以获得完全的制空权。

愿望虽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

沙俄的这方面的科学非常落后,直到沙皇被推翻,尚没有任何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只有一些初步的研究资料。

十月革命以后,深受人民支持的红军很快击败白军,控制了国家。随着五年计划振兴国家的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也被当时的苏联政府所重视。

苏联领导人任命了大名鼎鼎的火箭学家尼古拉.依万诺维奇.迪秋米洛夫为负责人,组成了一个气体力学研究小组(简称GDI),这里面都是苏联火箭界的精英人物。早在1920年俄国内战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这个团队的研发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著名科学家V.A.阿尔特米耶夫在当年完成了固体燃料火箭的设计、组装和试射工作,完成的整个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

1925年,在团队负责人迪秋米洛夫的建议下,开发小组进行重组,又吸收了一批国内这方面的专家。苏联政府对这个研发项目也非常重视,在国家经济还是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投入巨额资金。

在政府的支持下,科学家们研发上就便利了很多,他们集中力量开始研究以固体燃料为动力的火箭弹课题。

经过3年艰苦研究工作,开发小组终于完成了以无烟火药为动力、射程1300米的第一枚实验性火箭弹。

项目组成员欣喜若狂,这项成就让苏联在这个领域内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至少可以保证10年的领先优势。

就在此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项目组负责人迪秋米洛夫因劳累过度,在1930年猝然去世,这是对苏联火箭工业的一次惨重打击。

由于一度没有科学家能够接手迪秋米洛夫的工作,这个小组几乎要解散,研发工作也完全中止。

好在极富有战略眼光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对该项目非常重视,他给予小组大力的支持,保证了研究的继续进行。

苏联人又经过3年的研究,终于完成了火箭弹的实战化。

1933年苏联推出了,RS-82型82毫米火箭弹和RS-132型130毫米火箭弹。两种火箭弹既可车载发射,又可机载,射程可达5公里以上。

就在火箭发展非常顺利的时候,整个项目组再次遭遇不测。

1936年苏联爆发了大清洗事件,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一些火箭科学家在内的火箭项目参与者被斯大林处决。

苏联火箭项目受到惨重打击,该项目的进度大大减慢。

直到1938年,空对空火箭弹才被正式装备苏军部队。

苏联以伊尔16战斗机作为机载平台,成功的进行了世界上首次空对空,空对地火箭弹攻击实验工作,效果很不错。

1939年,日军在外蒙古进行试探性进攻,诺门坎战役爆发。此次战役中双方除了在陆地上激战以外,空中的争夺也特别猛烈。

战斗中,苏军的伊尔16战斗机首次使用了火箭弹。5架伊尔16向一对日军飞机发射RS-82火箭弹,击落了其中的两架。苏军的图波列夫SB轰炸机,也在战斗中使用RS-132对地面轰击,但战果一般。

空军使用火箭弹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作用并不像之前预测的那样大。这主要是航空火箭弹并没有今天导弹的制导系统,远距离射击精度有限。如果在近距离发射,也就不能取得相对于机枪和机炮的绝对优势。

让设计者没有想到的是,火箭弹在另一个领域,也就是陆战方面的战果数千倍于空军。

时间进入1938年,苏联军事高层开始意识到火箭炮作为一种新式火炮,可能对苏军未来的战斗起着极大的作用。

传统火炮是利用点绕炮弹中的发射药,从而通过高温高压气体产生一次性的向后巨大推力,推动炮弹中的弹头通过炮管发射出去,而向后的另一部分推力由火炮自己承担。火炮发射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后坐力。炮弹在炮管的运动中被赋予了飞行方向和射角,炮弹出膛以后就做一个抛物线的运动,最终落到地面上。

传统火炮的特点让它射程较远,精度较高,由于使用炮弹中的发射药作为推动力,在点燃发射药的一瞬间就燃烧完毕,炮弹出膛以后是依靠之前的惯性推力前进,没有额外的动力。之前的一次性推力必须很大,这个推力不但由火炮各部分承担,也包括炮管。

---------喀秋莎密集的火力,是普通火炮绝对办不到的。

相比火箭炮来说,由于这个发射原理的限制,传统火炮必须依赖炮管,也就是一次只能发射一枚炮弹;而且火炮需要承受推力,就必须有坚固厚重的外形,重量不可能太轻,导致移动不便;一次只能发射一发炮弹,也就限制了火力的密度。

而火箭炮则完全不同,它的炮架只是给火箭弹设定发射方向和角度而已,没有炮管的存在。火箭弹发射以后,依靠自己的固体燃料持续燃烧产生推力,不像炮弹只是一次性的。火箭炮的射程和威力,可以不亚于传统火炮。由于无需受到炮管发射的限制,可以短时间内发射数量极多的火箭弹,火力上远远超过传统火炮。而且火箭炮是无坐力的,炮架本身不需要承担火箭发射的后坐力,也就无需像传统火炮一样具有厚重的炮身和炮架。火箭炮的重量很轻,可以装载在汽车等负载较轻的运输工具上,可以打了就跑,机动灵活,战场生存能力强。

1938年,苏联人正式启动了车载火箭炮的计划,以载重量2吨的吉斯6型卡车为平台,装载火箭弹作为武器,形成一套自行火箭弹发射系统。

由于之前已经成功发明了火箭弹,吉斯卡车也是现成的,此次研发工作没有耗费太长时间。仅仅一年后的1939年4月,苏联成功研究了第一款自行火箭炮。吉斯卡车上装载着16管132毫米火箭弹发射弹架,弹架能进行180度旋转。

经过严格测试以后,苏联军方认为这种火箭炮基本可以满足实战需要,于是生产了一小批约11门交付部队测试。

在对该火炮的测试中,苏军炮兵部队官兵极为震惊的发现,火箭炮火力极为猛烈,猛烈到了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在短短几秒钟内,火箭炮就可以将大量火箭弹覆盖到数个足球场大的区域。由于发射射速快,一次覆盖面积大,在该区域的敌军士兵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反应,也无处躲避,必遭惨重打击。

如果用常规火炮来攻击这块地域,至少要用数倍于火箭炮的炮兵部队才能做到。可见,火箭炮是一种火力极为强大的武器,在很多场合中远远比常规火炮厉害的多。

另外,火箭炮还具有传统炮兵做梦也想不到的良好的机动性。由卡车搭载,火箭炮的公路行使速度可以达到90公里/小时,坦克也追不上。

在短时间发射完了以后,火箭炮可以立即转移阵地,比常规火炮转移阵地的速度快上数倍。这样就不容易被敌方反击炮火打击到,战场生存力很强。

而且,火箭炮的造价相当低廉。整个火箭炮也没有任何复杂制造技术,也可以大量制造,很符合苏联军队的实际要求。

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火箭炮很容易使用,无需向传统炮兵一样经受长时间的正规训练。一般训练一个火箭炮发射小组,仅仅半个月到一个月就够了。

苏军炮兵部队将这些意见反馈到苏军高层!当时的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GKO)认为火箭炮虽然好,毕竟是一种新式武器,还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才好大量装备。

尤其苏军炮兵高层人士,如中央炮兵局局长库利克元帅认为,传统火炮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不可能被火箭炮这种新式武器在一夜之间淘汰。他们对火箭炮并不重视,人为的阻碍了火箭炮装备部队的时间。

于是该计划就被暂时搁浅下来,直到1941年4月才被正式定型为БМ-13-16火箭炮。

1941年6月17日,БМ-13向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以及军械人民委员乌斯季诺夫进行了成功地发射表演。

这几个老军人都被该火箭炮的巨大威力所震惊,一致要求立即将该项目提升到研发工作的最前列,加大开发力度。

初战告捷

БМ-13-16火箭炮定型后仅仅2个月,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生产,苏德战争就突然爆发。

战争初期苏军一溃千里,丢失了数量惊人的重装备,急需要大量的补充。

由于德军进攻的影响,苏联的大型兵工厂也开始向乌拉尔山区的内陆迁移,生产量大减,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苏联急需要大量火炮最为前线的火力支援,以阻挡德军锐利的攻击势头。

БМ-13-16火箭炮的时代由此来临!БМ-13-16火箭炮的远比普通火炮更便于大规模的制造,完全符合这一阶段实战的需要。

苏德战争刚刚爆发,苏军高层就命令立即生产БМ-13-16火箭炮,该工作由苏联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负责。

首批7辆БМ-13-16发射车和3000发RS-132火箭弹,配属莫斯科军区。同年10月,该工厂整体转移到车里雅宾斯克,在那里一直生产到1945年。

在搬迁的同时,132毫米火箭弹的编号由RS-132变更为M-13。这种口径的火箭弹已被划入重炮的范围,杀伤力可观,最大射程为9.05公里。

1941年6月28日,苏联编成了БМ-13-16火箭炮的第一支实验性作战部队。莫斯科军区的7辆发射车被编为独立实验部队,由NKVD(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弗利尤洛夫大尉指挥,成员都是从捷尔任斯基炮兵学校的党团员中挑选的。

他们很快赶到白俄罗斯前线,此时苏军已经在白俄罗斯一溃千里。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苏军损失48万人,坦克1348辆,飞机900架,各种火炮近万门!

这种伤亡放在西线,如比利时、荷兰这样的国家,就足可以一战亡国灭种。

苏联的实验火箭炮连,在这种逆境下坚持作战。如文章开始所写,他们在奥沙尔附近使用其中的5辆火箭炮,沉重的打击了车站附近的德军部队,然后火速撤退走了。

德军认为遭遇苏军常规炮兵打击,他们的反击落了空。他们没有想到,这80枚炮弹并非一个炮兵师发射的,而仅仅是五辆БМ-13-16火箭炮的杰作。

-----------上图才是真正的喀秋莎,下图是装填时候的样子,喀秋莎火箭弹的消耗量惊人。

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深受苏军炮兵战士的喜爱。这种武器在当时还是秘密的,并没有正式的名称。

火箭炮的炮身上有一个K的俄文字母,表示它是由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的(该工厂名称俄文所写的第一个字母)。苏联炮兵们根据这个字母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喀秋莎Катюша(第一个字母也是K)。喀秋莎是苏联常见的女性名,这个名字的意思也就是炮兵战士们最可爱的女性伴侣。由此足可以看出,苏联炮兵对这种武器的喜爱程度。

弗利尤洛夫大尉指挥的第一支火箭炮部队,证明了该武器完全适应苏德战场,随即开始了大量的生产和装备工作。由于苏军极为缺乏支援火炮,而火箭炮远比常规火炮容易生产,苏联对此投入最大。

一辆辆喀秋莎以惊人惊叹的速度,被生产出来,到1942年初,火箭炮弹的产量比计划超产四倍,在1942年一年内,工厂交付苏军的火箭炮达3237门之多。

虽然弗利尤洛夫大尉的第一支火箭炮部队非常成功,他们自己的结局却是不幸的。

之后该炮兵连接连在斯摩棱斯克、叶尔尼亚等人成功的作战。由于火箭炮威力巨大,覆盖区域大,导致德军士兵一旦被攻击根本没有机会躲避(普通炮兵进行炮击时,老兵凭借对炮弹落点的判断,一般还能进行躲避。主要是针对炮弹破空的声音),加上火箭弹在空中还有种独特的发射声音,这都造成了基层德军士兵的巨大心理恐惧。

德军第9军第12装甲师在遭受火箭炮打击后,惊恐的向后方报告:我们遭到不明型号火炮的攻击,损失惨重。

这次攻击给第12装甲师的士兵留下深刻印象,称喀秋莎为“魔鬼火炮”。

甚至苏军士兵也被喀秋莎的巨大威力所震撼,根据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的回忆录中记述:4辆喀秋莎齐射,战果极大。我军的一些官兵在未接通知而目睹了那巨大的威力后,甚至吓得退了回来。

德军高层为了消减士兵的恐惧感,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到苏军火箭炮连。一旦找到他们就立即全部枪决,还需要将火箭炮完整的缴获下来,送到德国后方研究。

经过几次战役后,1941年10月7日夜,该火箭炮连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布嘎特伊村和德军装甲先锋部队遭遇。

火箭炮的卡车,肯定跑不过德军的快速装甲车!弗利尤洛夫大尉知道难逃一劫。但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缴获火箭炮,如果大尉带领部队放弃火箭炮车,自己乘夜色突围出去还是完全可能的。

德国人并不在乎这个连的苏联士兵,他们的目的是喀秋莎火箭炮。大尉和他的战士们并没有自顾自的逃跑,为了保守军事机密,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大尉下令立即将车上的火箭弹发射出去,然后将7辆火箭炮全部炸毁。

于是该连分出一部分炮兵和德军拼死交战,阻挡德军前进的步伐;另一部分炮兵将所有火箭弹发射完毕,然后使用炸药包将7辆火箭炮车全部炸毁。

炸毁火箭炮车耗费了时间,该连完全被德军包围,没有能够突围出去。经过短暂激烈的近战,费列洛夫大尉在内的全部炮兵连战士寡不敌众全部阵亡(大尉时年36岁),德军也没有缴获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后费列洛夫大尉被追授一级卫国战争勋章,成为苏联炮兵的著名英雄人物。

二战英豪

初期苏联处于全面的防御中,对于喀秋莎火箭炮的使用是所谓火力支援。火力支援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停在战线后方,哪里顶不住了需要支援,喀秋莎火箭炮就立即开过去,经过几次齐射以后,立即高速开走。

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巨大,如果一次齐射能够覆盖德军进攻士兵的队列中,就会造成极大的杀伤。当德国发觉遭遇打击,恼羞成怒的出动炮兵和坦克进行还击的时候,喀秋莎早就撤退走了。

这种战术让喀秋莎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也成为前线苏军士兵最喜爱的东西。

喀秋莎火箭炮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有着非常良好的战绩。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来说,双方在城市内激烈拉锯,尽一切力量使用全部的火炮攻击对方。苏军在该战役中使用了1531门喀秋莎火箭炮,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一个战例,斯大林格勒城市郊外一个孤立的房屋,这个房屋占据高地且非常坚固,谁占领了它就能用火力封锁周围数公里地区。

苏联先后投入5个营的部队固守,德军也先后攻占了这所房子3次,3次都被苏联人反击夺回。在德军第4次攻击中,该房子里面的红军战士全部阵亡,仅剩下一个受重伤的排长幸存。

此时德军大部队四面向房屋包围过来,英勇的苏军排长向后方命令:立即向我所在的坐标开炮,不要用别的火炮,就用喀秋莎。

后方的火箭炮部队含泪向这个房屋开火,遮天盖日的火箭弹飞过来,将数百名德军士兵炸得血肉横飞,当场炸死了德军一个团长。德军伤亡过重,被迫退了下去。不过火箭弹也将该房屋炸倒,苏军排长壮烈殉国。

-----------------喀秋莎最大的问题在于精度,精度不好导致不能精确打击,所以只能打击面,不能打击点。这样一来,火炮的使用就有了局限。

实战中,苏联人逐步意识到了喀秋莎的优缺点。

喀秋莎最大的优点在于火力猛,最初一次打击最为猛烈。

二战期间各国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敌人的作战部队进行炮击,以第一轮,也就是开炮之后5到10分钟内的效果最好。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敌人就会有充分的防炮准备,第二轮炮击就无法造成什么大的效果。

常规火炮第一轮炮击不可能太猛烈!以苏军为例,一个炮兵师不过100多门火炮,也就是说第一次炮击最多可以射击出100颗炮弹,第二次射击至少也是6秒钟以后。对于训练有素的德军来说,第一次炮击以后,他们立即会进行躲避,第二批炮弹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有所准备了。

对于喀秋莎就不同,以БМ-13为例,一辆车上装备16枚М-13 (РС-132的改进型)132毫米火箭弹。16枚火箭弹在7到10秒钟内就可以完全发射出去,而132毫米火箭弹的威力基本相当于105毫米口径的重炮炮弹。

仅仅弗利尤洛夫大尉的一个火箭炮连7辆发射车的第一次齐射,就可以发射100多枚火箭弹,相当于苏联一个常规炮兵师的火力。

苏军一个火箭炮团就有24门喀秋莎,一次齐射就可以发射近400枚火箭弹,相当于3个苏联炮兵师,这是极为可怕的一个数据。如果这么多火箭弹同时落在同一个区域中,这个区域里面的德军士兵可就倒了大霉!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也是利用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一次齐射,将美第7师进攻的两个营重创,毙伤700多人,几乎把这两个营打光。稍后志愿军一个火箭炮营的12门喀秋莎火箭炮,抓住机会一次准确的齐射,歼灭前来增援的美军1个坦克营,击毁击伤坦克23辆。这两个战例足可见火箭炮的威力。

进攻的德军士兵回忆,他们最怕的就是苏军喀秋莎的打击。在他们就要攻占苏军阵地的时候,往往天空突然出现无数巨响,紧接着数百枚火箭弹向一片火云一样向他们覆盖下来。由于火箭弹来得极快,士兵根本没有躲闪隐蔽的机会,瞬间周围1、2公里范围内就成为一片火海。无数战友被火箭弹撕成碎片,坚固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炮也被火箭弹击毁,至于普通的运输车和弹药车更是燃起熊熊大火。

德军进攻部队往往就这样仓皇败退下去!德军老兵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不怕苏军坦克,不怕苏军火炮,就怕苏军的喀秋莎。一旦遭遇喀秋莎的袭击,从发现火箭弹到被击中一般只有1、2秒钟,无法做出反应。而喀秋莎都是集群发射,一次至少数十枚落下来,根本也没有地方可以躲避,那么谁死谁活只能看上帝的意思。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还使用了威力巨大的喀秋莎改进型M30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发射M31箭弹,口径达到310毫米,比苏军经常使用的203毫米重型榴弹炮的威力还要大,一发火箭弹即可击垮一所房子。由于火箭弹的重量较大,该火箭炮的射程较短,仅有3公里,只能做前线近距离支援武器,不能作为远程火炮使用。

--------------------火箭炮很容易生产,但苏联缺乏足够的汽车。为此,苏联人用尽一切办法。他们使用了包括美国援助汽车,装甲车底盘,甚至拖拉机。所以,苏军序列中有很多不伦不类的喀秋莎火箭炮!

虽然战果辉煌,喀秋莎在实战中仍然表现出了一些缺点。

在防御中,它的一个缺点暴露无疑,就是发射时的动静很大,有大量火光和烟雾,很容易被敌方空军和炮兵部队发现。喀秋莎并非自行火炮,只是一辆卡车而已,一旦遭遇空军和敌方炮火的打击,就极容易被摧毁。

实战中,喀秋莎最大的威胁就是德国空军。德国空军的飞机在对付T-34等坦克时,一般需要近距离投弹。这种方式难度比较高,获得成功并不容易。对于喀秋莎时,德国飞机只要俯冲用机枪扫射即可。吉斯卡车基本没什么防护能力,一旦被击中一般就会起火燃烧。

喀秋莎不适合用于战火最激烈的前线作战,而适合在相对比较安全的后方做拦阻性炮击。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军开始走入战略进攻,经过一系列艰苦战役,苏军突入德国境内,包围了柏林。

此时约有2000门喀秋莎参与了柏林战役,它们射出的可怕炮火将柏林变成了一堆堆的废墟。

而其可怕的声音更对德军官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连希特勒也不例外。

在希特勒副官的回忆录,希特勒在自杀前几天,突然听到一种可怕的破空声音,他急忙召集副官询问。副官告诉他:那是斯大林的管风琴(德国人对喀秋莎的称呼)。希特勒已经精神恍惚,追问那是什么(其实他知道这个名字)?副官告诉他,这是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希特勒面如死灰,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几天后,他开枪自杀了。

进入战略反攻以后,喀秋莎就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缺点。

----------------------使用火箭炮的不仅仅是美国,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共投入了189门M270火箭炮(其中18门具有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的能力),总共发射了17000多发子母火箭弹(含1170万个子弹),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威慑力。下图是著名的卡桑火箭,哈马斯大量使用这种火箭弹对以色列进行骚扰,迫使以色列花费巨大代价发明了防御火箭弹的系统。

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射击精度不够。喀秋莎发射的火箭弹,只是普通的尾翼式火箭弹,也就是火箭弹仅靠靠自己的四片尾翼保持飞行稳定,是没有制导系统的,也就不可能很精确。

加上射程约10公里,这么远的距离内飞行必然会产生偏差,导致同一样车发射的火箭弹往往散布很大,一发和一发之间有数百米的偏差是非常正常的。如果让喀秋莎火箭精确的打击诸如兵营、大型碉堡、桥梁等这些目标,喀秋莎是不能完成任务的,甚至可能发射数千发才能有一发击中目标。

在防御中,喀秋莎一般都是打击德军进攻部队,诸如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德军处于进攻中,这些目标基本都是暴露的,很容易被喀秋莎覆盖。

苏联开始进攻以后,就面临着德军很多坚固防御工事。喀秋莎对付不了这些工事,必须使用传统炮兵。

如果敌我双方如果距离过近,也不能使用喀秋莎。因为它存在着射击的偏差,有可能会误伤苏军进攻部队。在进攻中,喀秋莎的使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进攻作战时候,老式的喀秋莎БМ-13由于采用吉斯卡车作为载体,机动能力有限。一些复杂地形就无法行军,也就无法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苏联国内的运输情况很差,公路经过冬季的冰雪融化后,全部变成了一片泥泞的烂泥路,普通卡车在这种路上无法有效行使,更不要说像喀秋莎这样负重很大的火箭炮车了。这种道路不但束缚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双腿,对反攻的苏军一样有着很大影响。

后苏军利用Т-60轻型坦克的底盘,研究了БМ-8火箭炮,解决了越野能力。БМ8为了增强越野能力,减轻整车负重,使用了BМ-8火箭弹。该火箭弹则是由РС-82 82毫米航空火箭弹改进得来,威力比БМ-13小,但是重量要轻的多。

苏联总共生产了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30系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 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独立火箭炮营,一大半的火箭炮都是БМ13。苏联红军的火箭炮部队,已经成为整个炮兵中 最具威力的部分。

相关文章

英国认定俄罗斯是间谍毒杀案的幕后并制裁是不是太太轻率了?

从简单逻辑上看,前俄罗斯双面间谍斯塞格耶•斯克里帕尔父女中的父亲是前苏联克格勃叛逃出来的双面间谍,而俄罗斯又是前苏联的直接继承者,这对父女的出卖国家机密行为显然对俄罗斯有着历史上的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他们的死亡第一嫌疑人就是俄罗斯。这应该叫利益相关性的嫌疑推定。加之被害人是用来自前苏联七八十年代生产...

火箭弹能够被拦截吗?

当然可以拦截,首先我们说拦截的原理是一样的。而且导弹还要比火箭弹的复杂,因为导弹在发射后,还带有一定的动力,也正是因为有这段动力,导弹可以在飞行的过程中,适时调整飞行的节奏。这当然也成为导弹不好拦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而火箭弹则不同,火箭弹发射以后,完全是靠之前的推力前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虽...

什么是国际地位?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韩国的国际地位要高于俄罗斯?

我认为和韩流有很大的关系。 说个例子吧。 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怒斥西方国家篡改历史,把苏联和纳粹德国放在一起,完全抹杀苏联在二战中的牺牲和作用。 俄罗斯经济上干不过美国,没有好莱坞这样的电影梦工厂,导致这些年来俄罗斯没有什么影响力大的电影成批出现,很多人渐渐忘记了苏联是如何抵抗纳粹,以牺牲两千多万...

占世界水能资源4%,有着中亚水塔之称的塔吉克斯坦,为何有人说还会缺电?

2015年616.48亿美元。水电是塔吉克电力保障的最重要来源,目前塔98%的电力来自于水力发电,虽然塔吉克水电潜力巨大,但利用率只有4%,每年冬季近6个月的时间塔吉克人民受到缺电的困扰,同时电力短缺严重影响塔月,塔吉克总统拉赫蒙在此间召开的国际水资源会议上表示,近10年来,塔吉克实施与“水”相关的...

火箭炮威力很大,它的发射原理是什么?

火箭炮的威力其实只是一般,火箭炮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同一面积目标发射大量的炮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覆盖目标。 通常火箭炮都是多管,所以能够一次覆盖很大的面积,一开始各个国家喜欢用这东西发射毒气弹,这样可以一下子覆盖很大一块面积。 火箭弹的原理基本上就是鞭炮里边的窜天猴,不过这个窜天猴是横着放...

美军战斗机为何不爱打火箭弹?

新服役的战斗机打火箭弹已经成为中国空军的一项“传统”,这项传统能否被打破,估计得看歼-20了,如果将来歼-20在演习中也打了火箭弹,那么这项传统估计得一直保持下去了。扯得有点远,我们来说说战斗机打火箭弹这事儿。 在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之前,火箭弹确实是二代机对地攻击的利器之一,不过在精确制导武器出现...

美国为什么重新购买上世纪60年代的九头蛇火箭弹?

九头蛇火箭弹从来没有停产过,而且可以通过改装套件变成制导火箭弹九头蛇70mm火箭弹实际上是美国海军在1948年研制的无制导航空火箭弹,他是在二战时期MK40型70毫米(2.75英寸)航空火箭弹基础上衍生而来,后续发展出6个改进版本。该火箭弹长1.06米,无弹头重6.17公斤,弹头可更换,从7.71公...

为什么很少看到国内战斗机发射导弹,而一般都是火箭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大体是两个原因。 第一是传统。 很多人不知道,我国战斗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对地精确制导武器。 以我军比较先进的歼-11B型战斗机为例,在很长一段时间,火箭弹和无制导航弹仅有的两种对地攻击武器。 因为歼-11B最初主要用作制空战斗机,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

苏联的火箭炮为什么名字叫“喀秋莎”?

1938年,苏联年轻火箭专家科罗廖夫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罪名是日本特务,1939年被判刑8年,流放西伯利亚,年仅31岁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转眼变成了挖金矿的苦役犯,卫国战争爆发后,科罗廖夫被转到第4特种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研究,在那里他设计出一种齐射火箭武器,一种烈火史诗般传奇故事的火箭炮,这就是二战...

塔吉克斯坦为什么那么穷?

塔吉克斯坦曾经前苏联的加盟国,位于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领土面积14.31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为910万,2017年的GDP总量为71.46亿美元,人均GDP为800美元。塔吉克斯坦穷的原因也有两个:第一,塔吉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家,严重缺水,境内又有大量的沙漠。第二,在苏联解体以后,塔吉克斯坦政治长期...

国内蒙古族怎样看待蒙古国的?

最近一段时间蒙古国的大事,除了送给中国三万只羊,就是要加紧废掉西里尔蒙古文字,改回到回鹘蒙古文了。 改文字这事,像哈萨克一样,这其实就是“前苏联加盟国去俄化”历史进程的又一轮表现,毕竟蒙古一度有苏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的戏称。 蒙古国,南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壤,北邻俄罗斯联邦,这是一个人口只有296万...

间谍是战争年间最常见的,那世界上有哪些优秀的间谍?

伊莱·科恩,做到了叙利亚国防部长助理,差一点就做到国防部长了。叙利亚总统跟他私下里关系特别好。总统也没有想到,在他无权无势的时候结交的好朋友,竟然是摩萨德的间谍。而以色列在科恩发出来情报的帮助下,以色列夺得了戈兰高地,而这成为了叙利亚永远的伤痛。 而他的被捕也相当戏剧,竟然是印度的一个报务员无意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