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该从华为身上学什么?

2021-02-16科技576

中国企业能从华为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每个人的看到也肯定有不同。这里从制造业角度来聊几点:(这肯定不是全部)

不整虚的,所以表述尽量通俗易懂。有引证不同文章的观点,和案例的地方。不要介怀,没有贬低谁的意思。纯属就事论事!

一、聚焦自己的主业,做自己擅长的生意。如果华为进入地产行业,或许就不那么伟达了!1986年创业,经历17年。2003年,任正非迎了内外交困的时候。他想把华为卖了!

外面有思科,诺西,爱立信等多家海外同行的绞杀。内部有几万员工需要管理,庞大的压力,让老任想卖了企业,退出通信市场。这一年华为的营收已经到达了346亿。

2003年底,任正非已经同当时在任的摩托罗拉总裁,谈妥了收购细节。

(任正非与摩托罗拉首席运营官:迈克•扎菲罗夫斯基)

结果由于摩托罗拉内部出现问题,当年谈妥收购的事情,被董事会否定,且原先同任正非谈判收购的董事长,也下岗了。

这相当于:把老任逼上了一条拼搏之路!

任正非发狠带着下面人主力攻坚,2005年,华为耗费大量精力,依靠优质的3G技术产品,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通信迎来了转机,2008年,工信部紧急办法了3G牌照,中国在没有经历过1G,2G通信狂潮席卷的状态下。直接切入3G时代。

华为的春天是在这个时候才算真的到来!

其实在2003年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也开始火热了。

对于2003年,应收已经过300亿的华为来说,当时的国内地产商都是喽啰!

但是任正非没有做房地产,华为没有做房地产。

这种聚焦主业的事情,并不是说一定适合所有人,倘若真的是纯属为了挣钱,就像任正非在2003年之前一样,可以考虑卖了公司,可以考虑进入其他行业。

但是从更为长远,以及国内70%的块行业企业的经营来说,踩准点的少之又少。

目前已知的最好的就是做西服的杉杉集团,跨行业进入锂电市场。

二、上不上市,都不要神化创始人。被王石称为“沙漠之狐”的任正非,极度务实,而且有行事原则!

国内有大多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这些年为了造神,玩概念。基本上都把整个高管团队当成神了。

切莫再将创创始人神化。倒下的企业和人还少吗?

王石曾经评价:任正非,“沙漠之弧”,在2003年后的华为,更像是在黑夜中求索的狼。总是有一个方向,备胎计划的芯片,操作系统。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可以决定生死的底牌。

对于一个企业创始人来说,要不就是沉浸在一线战场。要不就在棋局之外,真正做一个“国手”,左右企业前路,并且有一个方向。

三、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千人以上的企业,需要重新梳理研发,生产,人事,组织架构。没有IBM的架构梳理,华为会跟所有中国企业一样,面临创新匮乏的问题。

太过专业的管理架构,包括IPD研发体系架构,这种东西说起来太复杂!

我们就来说中国企业,慢慢已经觉醒的东西:中国企业企业开始向国外学习大型管理经验了。

但中国的咨询不是一般的low!这倒不是咨询也得原因,这是国内没有这个土壤。

一个拥有70万的员工的企业,绝对不是好管理的。每天有大量的钱进来,出去,就是各种文书,邮件都都可以淹没一栋大楼。

人多了,必然臃肿,不要以为这种事情,只出现政府部门中,所有的地方都会出现。

华为做的早,很早的看到了 大企业病即将带来的困境。忍痛让IBM这个局外人,来帮自己梳理整个架构。

这就好比,你自己感觉身体不行了,自己吃各种药,调理身体,感觉有所缓解,但是整体是日渐老迈。但是一个专业的医生来了,给你开膛破肚,重新换上全新的心肝脾肺肾,让你健康如初,并且彻底摒弃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精神小伙!

如今的中国,有不少归国的高管,例如曾经任职于百度的陆琦,这群人大概率上面,都是充当咨询公司的角色,作为高级的项目型人才,引进公司,帮助CEO梳理企业架构。乃至战略方向,事成之后离开!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主,并没有使用咨询公司的习惯,但是喜欢招揽高管来完成咨询公司的事情。这其实有点强人所难,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不一定不能尝试。

所以,对于不少企业来说,还是要多听听先进的管理经验,或者招揽一两位管理的高手。(必须是真正的高手)

四、推动国产化,扶持国产化。如果华为没有自己的芯片——海思,这一波制裁,真的就到下了。

说一个制造业现象:大终端指定品牌

大终端不单单可以指定自己产品的零部件,甚至会直接指定,代工厂产线上面用的设备:伺服电机,PLC,气缸,气动元件,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等等。

大客户权力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

这种情况不单单出现在外资的大众,奥迪,通用汽车,苹果,三星这些企业,也出现在国产大品牌OPPO,vivi,小米,联想这些企业。

为什么国家推动的这么多年的国产化,一直很难推动下去?

因为有人的阴奉阳违啊!

外资品牌的设备确实好,确实故障率低,这真的是事实。尽管国产设备在不少领域,都在追赶,还是有差距。

但是这不耽误,国内大品牌将国产品牌引入供应链,作为一个备用,缓慢的扶持。一方面扶持起来国产品牌,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国产制造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也能反哺国内大品牌。(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就是国家层面做的一次汽车产业链的重构,本意就是要让中国成为汽车行业的受益者,而不是一个局外人)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是只有一个华为被逼的无奈了,开始大力扶持国内零部件厂商(华为扶持比亚迪,中芯国际等等)。那几个跨国企业(不点名了),不单单不造芯片,连基本的供应链的装备都没有任何扶持。

你是不是觉得,不扶持国产装备制造业,一样能生产,并且老百姓也没受到影响。

实时上,不扶持国产装备制造业,最后所有的成本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苹果为什么一直可以保持高的净利润,他大力的扶持供应链,供应链同样给他节省了大量的钱(富士康一台IPHONE 7的利润只有27美元,这并不是富士康被压榨了,而是苹果给富士康投入了大量的设备,他心甘情愿的降低利润点)。同时富士康也给苹果提供更多的先进技术。

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不管是做什么的,供应链还是考虑引入几家国产品牌,哪怕作为备用,待时机成熟,缓慢的切换成国产。

日本产品,向来都是只用日本元器件。这就是人家的策略!

五、放眼全球,大企业确实要放眼全球。华人遍布的地方都应该有中国的货物。

中国人喜欢窝里横,这个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这是事实!

放眼全球,应当看到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当然2020年比较特殊,2020年抓住中国市场才有机会。

但是本轮疫情结束后,海外市场整体格局,一定会重构,这是大量国内企业出海的大好机会。

六、让年轻人给你拼命,要舍得给钱!最后说一个极为接地气的话。让90后,00后给你拼命的唯一法宝,就是要舍得给钱!尤其是招揽人才!

各种画饼,各种PUA,各种企业政治是没有用的。后浪可不是好用梦想就能忽悠的!

有人会说,这是大企业我们规模小。学习总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的。我只是将更接地气的东西呈现几个。你从华为身上看到了什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