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春节档总票房超80亿!沈腾超越黄渤、王宝强,成中国影片票房“第一先生”,喜剧演员为何在中国如此卖座?
现在的电影跟以前的比票房有耍流氓之嫌,因其有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更多家庭有经济实力和时间,相比之前更能接受电影的优势。可是考虑到通货膨胀还有全球化等等因素,美国不同年代电影的票房也没有太大可比性,比如复联4和乱世佳人,不能通过票房来说明哪个更吸引人。
其实猫眼这个榜单准确说应该是中国内地近20年左右的票房统计,标题动不动就说是“中国影史”并不严谨。而且一个阶段应该和一个阶段比,比如2000年到2010年前后中国电影市场和2010年前后到现在的电影市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尤其自2012年后中国电影票房井喷式爆发后,在这些年成为中坚力量的演员自然就显得名次好看了,但即使他们票房号召力再大也是在和他们同一市场阶段的同一代演员语境下讨论比较,直接就说“中国影史第一”这种论断并不合适。
沈腾的代表作确实应该是夏洛特,这部电影即使二十年后看,应该也会令人感触。不管科技,环境,时代如何变,人们内心的某些东西也不会变。我喜欢黄渤出演的《斗牛》《杀生》《疯狂的赛车》《无人区》《亲爱的》等片,虽然票房不高,只有几千万或者一两个亿,但百看不厌,除此之外也喜欢沈腾的《夏洛特烦恼》,太喜欢这个夏洛了,王宝强的《树先生》也非常喜欢。
《被光》文艺片先不提,可能文艺青年的看法和大众不同。《夺冠》是黄渤近年最令人失望的一次,就是本片最大的短板。对比巩俐从台词语气,到细微小动作都极力靠近人物原型的认真职业精神,黄渤在这部《夺冠》呈现的,是他成名十余年来,最糟糕的一次角色发挥,完全没有任何向陈忠和这个人物原型去靠拢的努力。
特别是学闽南语唱《爱拼才会赢》那段尬出天际,仿佛回到他这几年热衷的综艺节目。——这难道也是一个影帝级演员,拍摄一部传记片的重要角色的应有态度?当然,板子除了黄渤,肯定还要打在陈可辛这个导演身上,至今百思不得其解,他究竟是出于什么动机和考虑,才会选择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员,去饰演一个公众同样非常熟悉的功勋人物?仅仅是因为他和黄渤在《亲爱的》有过成功合作,就如此“任人唯亲”?
这片如果20亿以内感觉还行,超过了只能说中国人就喜欢这种简单的合家欢电影。如果以后资方都愿意把精力放在这种低成本喜剧片上,对中国电影也不见得是多好的事。至少国外拍的比这好的温情片很多,但绝对没有如此票房和关注度。
首先恭喜腾哥,特别喜欢他的《夏洛特特烦恼》,但比这个票房其实毫无意义,香港那些老牌演员一个没有,时代不一样,审美标准不一样,电影营销不一样了而已,就像黄渤在2015年《易时间》说的“有的电影题材票房可能不会太高就不去演了吗?演员不能完全被票房捆绑住,演员更多的是被角色吸引才去出演的,过去我们说一个电影票房1个亿几个亿多吓人,但过几年听上去就像个笑话一样” 最近就老有人说黄渤名不副实,但黄渤早年参演的《斗牛》《杀生》《疯狂的赛车》《亲爱的》《亲爱的》等片票房虽然有的只有几千万,或者一个亿两个亿的,但这些片子在任何平台都是高分电影,所以说票房不是衡量电影质量的唯一标准,好电影也并不一定高票房,希望所有人不要随意拉踩任何演员。
好汉不提当年勇。黄渤前几年人见人夸,现在多了不少非议。归根结底还得【近年作品不过硬】。无论《夺冠》还是《我和我的家乡》,他表现都是主演团拉胯的一个,蹭了40亿票房成绩。单扛的《被光抓走的人》本身不知所云的烂片,票房7000万,也是六大一线中生最低的。
看看一直被很多影评人和文艺青年诟病的邓超,同期自导自演《银河补习班》,6.2分影片,单扛8.7亿票房,这票房号召力差距太过明显了。偏偏黄渤还靠《祖国》《家乡》这种众星拼盘电影的60亿票房,在统计数据上累积出一个仅次于吴京的票房成绩。自然不服气他的人,越来越多。影评人和文艺青年们再如何挽尊也没用,说服不了大众。反之,沈腾哪怕只是三番、客串,都一定是片子的最大票房卖点,论含金量当然高得多。
喜剧当然要节奏感好。就好比说相声的,不一定是包袱本身多好,但要想把包袱发挥最好的效果,抑扬顿挫一定要把握好,也就是所谓的活或者技术。技术相当于骑手的骑术,包袱好类似于马比较好。一般的人搞笑都是刻意的,让人一笑而过后顶多记住个梗。沈腾就不一样,你看到他这张脸就想笑,他的表演都是很自然又反套路的,看了会让人感觉真的很欢乐,太有意思了。仔细想想,星爷的无厘头不也是这种内核吗?
沈腾,老实说没有很好的代表作,夏洛特烦恼出道即巅峰,然后没有然后了,他主演的一部不如一部。黄渤就不一样了,从我知道最早的上车,走吧。到疯狂的石头,到无人区,到疯狂的外星人,真的很不错的作品。我不否认沈腾是个不错的演员,但是他没有遇到他的宁浩,缺一个好的电影剧本和一部好的作品,靠小品舞台剧撑起来的电影有点缺灵魂。
新生代的头部演员中(虽然黄渤看上去不像是新生代头部演员,但他毕竟是刘亦菲的同届同学。)有很大一部分人参与电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完成导演给他的任务或者简单的对电影的部分艺术效果负责,而是更加深入的参与到电影中,除了表演外,包括投资监制宣发,这些头部演员有些甚至比导演和资方还要更加深入的参与到电影中,自任制片的演员也越来越多——说实话,在精力允许(也就是说表演本身不是他们的瓶颈)的前提下,这种更加深度的参与显然对电影质量的提升是有好处的,同时由于更加有机的将演员的影响力做到电影的宣发中去,票房在多重刺激下,有一个显著相关性还是比较正常的。
战狼2让很多国人患上了战狼ptsd,要我说这电影论质量真就一般,但是我是非常乐于看到它拿到这么高的票房。战狼2之前,国内的电影市场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速激8这么一部除开特效0分的烂片都能杀穿中国的电影市场,变形金刚4这种不可回收垃圾也能拿到当年国内票房冠军。战狼2出来之后,国人终于学会拒绝黑豹这种烂片,郭敬明也终于拍一部亏一部。对观众来说,战狼2还真就票房越高越好。
我认为一个喜剧你不能要求他有多深刻的内核,多高的价值提现,强如周星驰也不行。我觉得一部喜剧是否优秀,最重要的是看多年以后,还有没有其中的的梗被反复使用。周星驰的电影,爱你一万年,我养你啊,撒尿牛丸,小强等等。西红柿首富里的梗我摊牌了,我承认有赌的成分,看人真准,等等也是让人记忆犹新反复提及的。我觉得从这一点上西红柿首富很成功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