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何不传位赵元佐的子孙要传位给赵宗实呢?

2021-01-23综合769

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剧《知否知否》热播,虽然该电视剧没有具体说是哪个朝代,但通过汴京、老皇帝非常仁厚却没有自己的子嗣等细节,稍微知道一点历史的都清楚讲的是北宋仁宗年间的故事。于是,原来不太被提起的仁宗传位事件,也开始被热烈讨论了。很多人感到奇怪:仁宗为什么传位给后来的英宗赵宗实,却不愿意传给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后人?

就这个大家现在比较关心的问题,笔者好好讲讲里面的缘由。

赵元佐何许人也?

来头很大。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嫡长子,和后来的宋真宗赵恒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他年纪大一些,是长兄。他本来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爷,毕竟是嫡长子。

赵元佐天资聪颖,而且擅长骑射,曾跟随父亲太宗皇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因为能力出众,曾担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卫王,在中书省办公。后来迁居东宫,被立为储君,改赐名字“赵元佐”,加任检校太尉,进封为楚王。如果一切正常的话,那么太宗皇帝赵光义去世以后,赵元佐将以嫡长子太子的身份,接掌大宋,成为大宋第三代帝王。

但历史没有如果,问题出在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太宗皇帝赵光义忌惮自己的亲弟弟秦王赵廷美,因为他自己就是依靠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大统,他很担心这个弟弟秦王赵廷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夺取自己的江山。所以,他诬陷赵廷美和宰相卢多逊要密谋造反篡位,将赵廷美废为庶人,赶出汴梁,贬到涪陵。赵元佐和这个小叔叔关系极好,他更是清楚知道这个小叔叔是被父亲冤枉陷害的,一心为小叔叔说公道话,希望父亲可以网开一面,放过小叔叔。可他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了,赵光义毫不动摇。就这样,没过两年,忧心如焚的赵廷美病死他乡,死时才38岁。赵元佐知道以后,悔恨不已,暗自伤心。

这件事情成了一个转折点,赵元佐因为小叔叔的亡故开始变得疯疯癫癫,一会用刀刺杀身边人,一会更是要放火烧毁自己的宫殿。大宋的江山怎么可以传给这么一个有点神经质加疯疯癫癫的人?赵光义思考再三,忍无可忍,最终废了赵元佐的太子身份,贬为废人,迁居南宫,另立赵元佐的亲弟弟赵恒为新太子。

赵光义临终前,神智有点不清。这个时候,皇后李氏和宦官王继恩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希望能在此关键时候,拥立赵元佐为新的皇帝,借以谋取最大利益。

按照宋朝的规矩,太宗病重,宰相有权入宫问病,太宗病逝前,在宫中入值的宰相刚好是平时糊糊涂涂,总是当和事佬的吕端。也正因为吕端这种性格,李皇后和王继恩才没有特别关注他。谁知道,在此关键时刻,吕端一扫平日的糊涂,他发现皇帝病重可太子赵恒不在身边,皇帝身边只有李后和王继恩,觉得大事不好。

好一个吕端,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不慌不忙,先是亲笔写信,让人送出宫,急召太子赵恒进宫。随后,他施展巧计,把大太监王继恩反锁在宫中,并派专人看守,不让他出宫。然后调动禁军,看守住所有进出宫门的道路,许进不许出,,严防走漏消息。最后,他以昭文殿大学士、内阁宰相的身份,面见李皇后,表明立场,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只认太子,不认任何其他君王,彻底断了皇后的小心思。在这种情况下,李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斗不过这个看似温和,实际外圆内方的宰相大人,只能选择屈服,拥立太子赵恒登基,成为宋真宗。因为这件事情,后人有诗赞吕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真宗皇帝登基以后,对这个差点夺了自己江山的亲大哥赵元佐还不错,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对潜在竞争对手采取物理消灭的办法。首先,真宗任命赵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并恢复其楚王爵位(被宋太宗剥夺的)。赵元佐不上班,真宗不仅不计较,还给他加了两个封号——检校太师和右卫上将军。赵元佐过生日,宋真宗也没忘记,专门御赐了宝带。宋真宗封禅泰山后,任赵元佐为太傅(注意是“实任”);祭祀汾阴,又升哥哥为太尉兼中书令。这还没完,后来又加了一堆官爵: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天策上将军、兴元牧等等。而且,真宗还特别允许赵元佐上朝的时候身佩宝剑,以及上书不称名等特殊待遇。但大家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赵元佐虽然地位崇高,赏赐丰盛,但实际权力真宗并没有给多少。换句话说,真宗皇帝对这个大哥还是多少有点忌惮。

到了真宗的儿子仁宗皇帝继位以后,对赵元佐会是什么态度呢?

仁宗皇帝对这个差点夺走父亲江山的大伯,当然还是忌讳。因此,他和父亲真宗一样,对赵元佐尽管地位给得越来越高,并不停增加赵元佐的钱财食邑,但实权还是从来没给过,直到赵元佐去世。

由此可见,真宗和仁宗父子两代,对这个差点夺走他们皇位的赵元佐始终非常忌惮,始终充满了防范之心,那么不把皇位传给赵元佐的子孙,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

脱脱:《宋史》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相关文章

明朝司礼监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权力?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 八局 ,统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

卫子夫可谓“千古一后”,是汉武帝的最爱,汉武帝为何要杀她?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谥号的皇后,她于武帝晚年的巫蛊案中受到牵连,自尽而死。 刘彻的第一任皇后是表妹陈阿娇,虽说曾经留下“金屋藏娇”的美名,但却是一桩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刘彻的妈妈王美人为了儿子能够上位,费尽心力拉拢盟友,陈阿娇的妈妈窦太主很会拉皮条,因此与弟弟汉景帝...

清朝的宰相是大学士还是军机大臣?

清朝不同时期情况还是有所区别的,总体来说,非要严格定义的话二者都不是宰相,习惯上二者都可以称作宰相。更接近实际宰相还是军机大臣,但是如果军机大臣兼大学士就一定能被时人称作宰相。有点拗口…… (内阁大学士始于明朝朱棣,将原本内阁秘书职责的官员职权扩大,后逐步地位提升,有宰相的功能) 首先要说宰相的定义...

千古一后卫子夫,汉武帝的最爱,为何最后选择自杀?

卫子夫被称为“千古一后”,她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因偶然机会与汉武帝相遇,被汉武帝看中,入宫后先被封为夫人,极受宠爱,后被立为皇后。之后,因卷入“巫蛊之祸”,自杀身亡;在她被立为皇后的三十八年中,卫子夫尽责尽力、善良温和地管理着汉庭后宫,后宫因她的管理而没有妒妇娇女,没有因妃嫔相嫉而引发的恶劣事件;...

高俅、宿元景、陈宗善三个人都是太尉,职务权限有何不同?

感谢邀请 首先,为大家说明一下太尉这个官职的由来。秦朝起设置国尉,职位在大良造之下,后改名为太尉。 注:大良造是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商鞅变法时期作为第十六等爵位,又称大上造。 西汉初期沿用太尉一职,是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通常是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太尉,...

锦衣卫究竟有多厉害?

锦衣卫并不厉害,是儒家文人对他们的抹黑。 在明朝以前,哪怕是在宦官势力强大的东汉和唐朝,宦官的活动范围也局限在皇宫里。东汉末年发生过“十常侍乱政”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写进了《三国演义》。当时有十个位高权重的宦官,被称为“十常侍”。十常侍想要杀掉大将军何进,他们在皇宫外根本没有势力,就只好假传太后...

庆帝为啥要杀叶轻眉?

问:庆帝为什么要杀叶轻眉 答:因为庆帝不是人。 注意,这并不是在骂街,虽然这事儿确实值得这样一句骂,但我要说的只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 庆帝真的不是人,他是皇帝。他是皇帝中的庆帝。 理清了这个逻辑,才能真的走进这位帝王的内心,也能明白(必须夸一句了)庆帝的这个人物塑造的有多好。 他是皇帝,皇帝不是人...

明朝特务机构西厂,为什么仅仅存在几年就被废除了?

大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是三大特务机构。在三大特务机构中,西厂只存在了5个月,后来就被取消了。但是,后来又恢复了。 这是为什么呢? 汪直 权利超过东厂的特务机构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

《康熙王朝》里康熙最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没有继位?

仅从电视剧《雍正王朝》来看,康熙皇帝最喜欢的还是四阿哥胤禛。 电视剧《雍正王朝》出场的阿哥有大阿哥,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 大阿哥呢,剧中塑造的一看就不讨喜,处处出丑,被康熙骂“蠢猪,居然也想当太子”。 太子呢,一直被寄予厚望,后卖官鬻爵,康熙内心无限悲凉:“这就是我大清未来的皇...

明朝四大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它们哪个更厉害?

简单地谁到底谁更厉害,那得看谁当“一把手”。 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东厂、西厂、锦衣卫和六扇门到底哪个厉害?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跟江湖的帮派一样,哪一帮更厉害?与谁当他们的扛把子有着直接的关系,谁也不能说少林派就永远压武当派一头,丐帮永远是江湖第一大帮。 此一时,彼一时的...

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去哪了?势力庞大的锦衣卫,为何不来拯救明朝?

谢邀,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还没等明朝灭亡,锦衣卫就灭亡了。1661年,南明永历帝当政期间,锦衣卫这一机构正式结束。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它的名称从前不叫锦衣卫,它叫“拱卫司”,后改为“亲军都尉府”,职责主要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就好比是皇家的“警察部队。”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

锦衣卫是听东厂的还是西厂的?而且两个厂都有厂卫,厂卫是不是就是锦衣卫?

明朝政府有四大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这四个特务组织都是皇帝或者大太监为了监控臣民所设置的,至于它们的实际权力和隶属关系上也是随着王朝皇帝的更替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概而论。这四个特务组织合起来称“厂卫制度”,“厂卫”指的是这四个特务组织的合称,并不是专指“锦衣卫”。 明朝四大特务组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