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
[乐在职场回答]: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类型的社区,我主要从概念、各自的特征及区别,多方面来说明两者的不同。
一、社区、1.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来的,是指在传统的自然感性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后来把这个概念延伸成为“人们的集体,这些人占有一个地理区域,共同从事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基本上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价值标准和相互从属的感情的自治的社会单位。”社区的主要由地理区域、互动关系、共同情感。
我们国家的社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发展我国现在的社区,主要还是分为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两种。
2.城市社区的概念
城市社区它主要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为活动的主要社区。
3.乡村社区的概念
乡村社区是以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具有居住方式大聚居,小分居;产业以农为主,社区居民以农(包括农林牧副渔)为生特征;人际关系重血缘、地缘关系;生活水平低、自给性强。
二、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各自的特征(一)城市社区的特征:
1.城市社区的人口高度集中,密度大,聚居规模较大。
2.城市社区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力水平高,商品经济发达。
3.城市社区综合功能强,具有经济、政治活动集中,金融、信贷、商业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信息、服务等系统功能,而且很强大;社会服务机构齐全,家庭的经济、教育等功能明显削弱。
4.城市社区社会结构复杂,社会群体活跃。
5.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转向业缘化,官僚制普遍推行。
6.城市社区人员社会流动性大,个人地位和角色易变;个人社会化程度高,个性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活方式多样,生活节奏快,紧张压迫感强;社会问题呈“急性”状态,彼此因果制约性强。
(二)乡村社区的特征
1.乡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聚居规模较小,由于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所以人口密度和人口聚居规模较小,大多数都是小规模分散居住。
2.乡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城市社区中劳动力的谋生方式基本上是从事二三产业,而乡村社区中则是从事农业生产。但近年来,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农田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大规模发展。许多地区的乡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从事农业的数量,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
3.乡村社区具有多功能。一是经济方面。乡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二是政治方面。乡村社区发挥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各类社区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作用。三是文化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为乡村社区组织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管理计划生育、维护社区的社会稳定等项功能。四是具有社会建设方面。如发展本社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
4.乡村社区中家庭功能比较突出。家庭作为乡村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和乡村组织的主要构成单位,担负着赡养、生育、消费、文化娱乐等项功能。在乡村社会生活中,个人往往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加组织活动,社区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也往往把家庭视作接受任务的单位。
5.乡村社区中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性作用。血亲、姻亲,以及由于世世代代血亲姻亲关系形成的复杂网路,是乡村社会关系的核心和联系纽带。同时,邻里关系也是乡村社区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但是在现代乡村中,原本紧紧地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格局正在变得多元化、理性化,亲属之间关系的亲疏越来越取决于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相互之间合作的有效和互惠的维持。
6.乡村社区流动性相对小一些。乡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的居民,但随着外出打工成为主体,乡村社区流动性越来越大。
这些特点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程度不同的表现。随着都市化的发展及都市与乡村差别的逐渐缩小,都市社区的特点将逐渐渗透到农村社区。
三、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一)从历史形成发展角度来分析两者的区别
1.形成上的不同
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血缘为纽带的自然起源,即一个农业家族按自然进化过程扩大为一个农村社区;或者由若干独立的农业家庭迁移、组合而形成的村落;或者群体运动的推动下形成的一个新社区。
城市社区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出现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结果。从经济活动方面来看,城市社区是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加快了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
2.经济活动不同
乡村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专业分工差。社区经济活动简单,大多数人操同一种职业,一个人要做许多种工作。
城市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工业、商业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问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也缩短了物质和能源在流动转换中的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3.社会结构不同
乡村社区生产单一,专业分工的不发达,人口密度小,使乡村组织结构简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生活资料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自我服务,没有专门的生活服务系统。
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此外,人口稠密,各种组织、机构林立,生产、生活的社会化,就需要有规模庞大,内部职能分工、权力分层复杂的科层管理结构。
4.生活方式不同
乡村社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节奏松散,时间观念淡漠。·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传统的风俗习惯势力较强,思想上偏于保守,接受新事物较慢。
城市社区生产水平较高,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较高,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生活方式具多样性特点,而且交通、邮电事业发达,信息量大,因此,易接受新事物,传统习惯影响小,思想开放。
5.社会控制方式不同
乡村社区由于社会结构简单,人口的同质性强,因此,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依靠风俗、习惯、道德、社会舆论等非正式社会控制。如,乡规民约等。
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结构复杂,人口异质性强,生活方式多样化,需罗有一整套社会制度来约束人们各方面的社会行为,因此,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一种正式的控制。
(二)从当前变化发展角度来分析两者的区别
1.社区形式更加开放
随着社会发展,乡村社区由传统的封闭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田园农耕式村落社区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乡村,形成了独特的与城市不同的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业齐全的产业结构,以及特有的开放化的社区结构。而城市社区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高、阶层复杂多样,人员更加多样性,复杂性,更具有高度集中性。
2.同质化向异质化转变
随着社会发展,乡村社区的劳动组织方式、农民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社区居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家庭功能,以及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同为农业为生的劳动人口逐渐分化为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由原来的同质性变为异化性,由原来的单一性变为多元性、复杂性的特质,改变了原来的社会关系结构,有利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
3.经济活动多样性。
随着社会发展,乡村社区中大多数人不再仅仅依靠农业,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外流,
自由的劳动力要素流动,加快了农民向城乡二、三产业的转移。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由此带来乡村经济的非农化趋势突破了旧有的乡村经济的封闭式的生产格局。
总而言之,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在经济、基础设施、消费水平上都存在差别和矛盾,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乡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乡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乡村;相对于城市,乡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解决和突破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城市化,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乡村人口,转移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乡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有疑惑,可在下面留言,[乐在职场[尽量为您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