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是不是保护动物?为什么?
我国共有野兔种类9种,分别是东北、西北地区的雪兔,东北地区的东北兔、东北黑兔,华南地区的华南兔,新疆和内蒙的塔里木兔,青藏高原的高原兔,西南地区的西南兔,海南岛的海南兔,以及分布非常广泛的草兔。根据1989我国颁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上9种野兔都被列入保护名录。
不过,这些这些被保护的野兔,其保护级别有所不同,其中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这3种属于二级保护动物,其它6种为三级保护动物。级别的不同,对应的保护措施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凡是被列入名录里的动物,都要满足:保护对象必须是濒危的、有益的、珍贵的,或者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根据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把濒危、珍贵的野生动物与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分别进行分类保护,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将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以后每五年更新调整一次,最新的名录估计不久将会出台。
野兔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善于打洞、威害农作物的一种野生动物,那么为何还要把它们列为重点保护动物呢?这主要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作出的结论,因为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作为野兔来说,它在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必须存在一个特定的生态位,当它们的数量明显增多或者减少,将会直接影响与之有关联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野兔数量过多固然不利,比如澳大利亚野兔入侵和迅速繁衍,成为影响该国农牧业发展最头疼的问题。而如果野兔数量极剧下降甚至灭绝,那么它们直接进食的野草等的数量就会大量增长,而以它们为食物来源的鹰、狼、狐狸等肉食性动物种群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会以链式的方式波及到生态系统的其它生态位,最终影响到我们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把这些野生动物,列为濒危且珍贵的重点保护行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