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城濮之战为什么以晋国的胜利告终?
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失败这其中包含很多的因素。而城濮之战的对战双方晋国的兵力数量实际上是没有楚国多的。但是在以少胜多的情况下还能够胜利,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战术的运用在这次战役中,晋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奠定霸主之位,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战术的运用。由此,也可以看出晋文公的智慧和圆滑。
我们一起来看看整场战争中的连环计中计!
周襄王十九年,楚成王下令准备围攻宋国。而宋国又向晋国晋文公求援,晋文公接到求援后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不想和楚国发生战争,一方面也不能不帮宋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而这十九年间他去过很多个国家,宋国和楚国也在其中。而当时的楚成王和宋襄公对他这个名存实亡的公子还是很不错的,也算是有恩的。虽然晋文公很为难,但是如果这次可以胜利,那么晋国就可以称霸了,这么大一块肥肉,他如何不动心?狐偃就给晋文公献计,想到了一个既能够谁都不得罪,又可以有好处拿的办法。
(图片来源影视剧截图 仅供参考 侵删)
第一计:声东击西
从侧面攻打曹国和卫国,因为这两国属于楚的附属国,借着攻打这两国引楚国来救援,楚一旦来了,就可以解宋的围困之局。
周襄王二十年春,晋文公先后占领了卫国和曹国,按照他的计划楚国此时应该来救援了,可是令晋文公意外的是,楚国不仅没有来,而且还联合他国对宋加紧了围攻。宋国只好又向晋国求援,这下晋文公又把自己陷入了泥沼中。
其一:这个时候如果他退兵不帮助宋,那么宋肯定是会和他决裂,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其二:如果他帮助宋去对抗楚,这又是他不愿意面对的,因为当年流亡的时候他曾受过楚成王恩惠,还在宴席上给楚成王承诺,若有一天,他可以回到晋国,如果不得已在战场上相见,他会为楚“退避三舍”。而且这里不光是人情的问题,当时还有齐国和秦国,如果他发起战争。这两国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未必就能站在他这边。就在晋文公无计可施之时,中军元帅先轸给晋文公献上了一条“离间计”。
(图片来源影视剧截图 仅供参考 侵删)
第二计:离间计
让宋给齐国和秦国行贿,让齐、秦两国出面找楚调解退兵。而晋把手里占领的曹、卫的土地分给宋,以楚国和曹、卫的关系,必定不会坐视不理,更加不会同意齐和秦的调解。然而接受了贿赂的齐和秦也肯定会恼恨楚的自大,这样一来,就可以离间齐、秦和楚的关系。而晋文公采用了这个办法果然奏效,齐和秦站在了晋的这边。
楚成王其实也并不想和晋发生冲突,所以他让不仅退回了申地,还让大将子玉和申公叔往后撤。但骄傲自负的子玉却一直主张和晋开战。楚成王很是恼怒,只给了子玉一小部分的兵力。于是子玉就派人去晋军营谈判。
子玉开出条件:
1、归还曹国土地。
2、恢复卫侯的君王之位。而作为回报,楚国则放弃对宋国的围攻。
经过狐偃、先轸和晋文公等人商议后认为不能答应这个条件。因为楚国这是拿一项好处换晋国两项好处,但是面上又不能说拒绝,因为毕竟那么多眼睛看着,这个时候如果因为晋国不同意谈判,而后引起战争那么在外人看来就是别有用心了。于是,他们又想到了一个计策。
第三计:以计激怒楚国
私下里偷偷恢复曹、卫两国,作为条件就是让他们与楚国划清界限,并且扣押子玉派出的使者,激怒楚国。晋文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便同意了。
果然子玉知道了曹和卫的举动和使者被扣,非常生气。立刻发兵攻打晋国,而晋国这个时候却不是正面迎战,而是遵守了当年宴席上和楚成王的约定,“退避三舍”。一直退后九十里,在卫国城濮扎营。而子玉却认为晋文公不过是个“纸老虎”,肯定是怕了楚国,这才逃走了。随后他便追了上去。其实这里也很有可能就是用了“示敌以弱,引兵深入”的计策,而且晋文公也算是信守了当年的承诺。
追上后,子玉向晋文公发起挑战,晋文公接受,城濮之战正式打响。
大战开始了,晋下军的胥臣下令把虎皮蒙在了马身上,冲击楚右军。而楚军的右军是由陈国和蔡国的军队组成,本就不够团结,再加上看到披着虎皮的马冲来,吓得四处奔逃,溃不成军。而蔡国公子也在此战中被杀。
晋下军主将栾枝设计把树枝绑在车后,拖起烟尘,佯装逃跑。果然楚中军上当,立刻追击晋军。楚左军的子西见到晋军主力遁逃,求胜心切的他竟然先追了上去。显然这个做法是多么愚不可及,子西的追击造成了侧翼的中空暴露。晋看到楚上当了,元帅先轸率中军拦腰截击,而狐偃、狐毛则在此时掉头杀了个回马枪,直接把楚夹在了中间,楚的左军也被打垮,子玉看到此情景,急忙收兵,这才不至于全军覆灭。
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国失败告终,而楚成王知道子玉败兵而归后很气愤的责怪了子玉,子玉羞愤自杀。
(图片来源影视剧截图 仅供参考 侵删)
总结分析一场战争的失败和胜利这其中肯定有很多的原因,林林总总一篇文字当然不可能详尽。不过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晋国胜利,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因看。
1、战术运用
在整场战争下来,战术可谓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开“秉着诡道也”的先河,最后名利双收!
2、礼贤下士
晋文公礼贤下士,把有才之人收在麾下给他出谋划策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3、楚国战术的失策
当然这里少不了楚国大将子玉的骄傲自负和他的指挥失败。不够沉稳,太冒进。晋国设计假装逃走他们就毫不犹豫的追上去,才被前后夹击,以至于最后的失败。
4、楚国内部原因
参加这次战争的蔡国和陈国实际上是被迫参加的,所以本身就不够团结,这才被披着虎皮的马一冲就散了。而且楚成王也一直认为晋文公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不愿意和他发生战争,这才只给了楚国一小部分兵力。加上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已经身在战争中的时间比晋国要久,所以会有动荡不安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