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中的“白马非马”与名和实有什么关系?
“白马非马”是赵国的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的诡辩论命题。
“白马非马”(网络图片)
公孙龙的观点是“白马非马”,意思是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是色彩,而马是形态,这是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两回事。白马指的是白色和形态,而马仅仅指的是形态。
这一诡辩论点是在睁着眼说瞎话。这一论点混淆了名和实的关系。白马是名,在这里用“白”这个词是来修饰马的,是告诉大家这是一匹白颜色的马。怎么就“白马非马”了呢?这是客观存在的带有实质性的事实,谁也甭想偷换概念,来否认马的存在这一客观事实。
公孙龙的诡辩是把同一事物的名和实的关系给有意混淆了。什么是“名”?什么是“实”?例如马,这既是“名”又是“实”。而白马,这是马的特征,是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匹白色的马。“白”虽是名词,在这里是修饰词,来修饰马的,而“马”是名词,指的一叫“马”的动物。也就是说,先有了马,才有了白马,否则,就不可能称之为“白马”了。就好比花,是先有了花,才有了菊花,荷花牡丹花等等一个道理。
公孙龙(网络图片)
这样去认识“名”和“实”的关系,我们的逻辑思维就明确了许多。
马是“名”与“实”的融和统一体,而白马是马的外表特征,是人们用这一特征来告诉人们这是一匹白马,而不是黑马,仅仅是“名”,而不是“实”。如果我们坚持“白马非马”,请问:“白马非马”是什么?是“白”?怎么讲?能讲的通吗?很明显,这是在混淆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在强词夺理。
“白马非马”混淆了“名”和“实”这两个概念。白马在这里指的是白色的马,实质就是说的马,一匹白色的马。马在这里不用解释或特指,谁也知道这就是马,是实实在在的马的客观实质的存在。怎么能说“白马非马了呢?”这不是强词夺理又是什么呢?
“名”是“表”,“实”是“里”。这两者的关系是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关系。“名”是根据“实”而产生,“表”是根据“里”才显露,没有“里”就没有“表”。
表里如一(网络图片)
总之,“白马非马”论点实际上是在挑战“名”和“实”,“ 表”与“里”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不能做强词夺理“白马非马”的人,要实事求是,做表里如一的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