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京剧鼻祖是谁吗?是哪里人?京剧主要从哪个剧种演变而来?
我来尝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感觉,您的第一个问题是不科学的,当然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京剧作为我国一大剧种,绝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创造出来的,所以不存在鼻祖的问题。京剧应该是在漫长的戏曲演出、演变,在各剧种交融以及相互影响下,逐渐产生的。所以我想您应该第三个问题摆在首位,这样可能把这个问题交待清楚。
要说清“京剧主要从哪个剧种演变而来”这个问题,则必须从徽班进京说起。
(一)徽班进京
“徽”指徽调或徽戏,“徽班”指演徽调的戏班。清代初年,擞调在南方深受欢迎,有许多著名的徽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清王朝从前一年就筹办庆典。各省官员竞相献礼,以示忠诚。浙江盐务大臣约集了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祝寿,当时三庆的主要领班是浙江人高朗亭。继三庆班之后,许多徽班接踵而来,而且逐渐取代了昆曲和弋腔在北京舞台上的位置,日益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
(二)四大黴班
徽班继三庆班之后,陆续进入北京的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演出上各具特色,当时有这样的赞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春台的孩子,和春的把子。“轴”音咒,意思是说三庆班擅演有头有尾的整本大戏。“曲子"指昆曲,意思是说四喜班擅演昆腔的剧目。“孩子”指童伶,意思是说春台班的演员以青少年为主,生气勃勃。“把子”指武戏,意思是说和春班的武戏火炽,最受欢迎。
(三)黴汉合流
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但更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这时徽班声势浩大,汉戏单独成班,难与抗衡。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的合作演出。徽、汉两班合作,徽、汉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吸收、融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所以,如果强要回答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那么京剧的鼻祖应该算在当时的“三庆班“的主要领班高朗亭身上。第二个问题,高朗亭是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