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韩国纸币面值那么大?
稍微接触过外国货币就会发现,日元纸币都是一万一万的,韩元纸币则是五万五万的。虽然看上去很气派,但是一买东西就显得不够花,比如在韩国商店买瓶矿泉水就得600-700韩元,而日本商店买瓶水没有个200日元都下不来。
日本和韩国纸币面值之所以大,主要和本国货币单位计算的物价和收入水平有关。20世纪下半叶日韩都经历了快速发展,物价与收入增长也步入快车道,所以根据需求才发行了大面值的货币。不过随着21世纪开始逐渐发展缓慢,增长也就下降。由于现在物价和收入水平与货币面值需求差不多,所以就很少发行新的大面值货币。
不过之所以面值只增不减还有一些缺少辅币和税收需要等等的次要因素。
先看日元。
自19世纪末明治天皇统一日本后,也统一了货币。当时的日元面值也只有1、5、10和100日元,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增加了20和200日元面值。由于日元和银本位、金本位以及美元挂钩,所以当时的旧日元购买力还是很强的。不过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当时的日本政府采用浮动汇率,所以一直到了二战末期的1945年经济崩溃,才被迫增加了1000日元面值。
在经历了战后的疯狂货币汇率浮动后,1949年日元与美元正式采取360:1的固定汇率挂钩。1953年战后的日本政府颁布了《清理小额货币及支付金尾数计算法令》,把之前的辅币“厘”和“钱”取消了,不但回收了贵金属用于战后重建,而且抹了零,从此以后日本再也没有发行辅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人均收入和物价水平也开始飞速增长,日元货币需求量也就随之更加频繁和升高,当时人均月收入5万日元,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发行5000和10000面值的日元。
后来1971年美元脱离了金本位采取了浮动汇率,日元也被迫采取了跟美元挂钩的浮动汇率,导致日本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并且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进入发展停滞阶段,收入和物价水平到了缓慢发展的状态。再加上信用卡等无现金支付手段的丰富,目前10000日元纸币的发行足以满足日本人日常需求。
至于不缩减面额,一来目前日本人均月收入基本在30万日元左右,目前的日元面额足以满足需求。二来日本拥有消费税,往往这些消费税都是几日元的零头,如果进行货币改革,由于没有辅币,这些零头都无法收取,将减少日本政府的税收。
再看韩元。
韩国在日本殖民时期曾经发行过旧韩元,不过那时挂钩旧日元,再加上发行量也少,足够满足当时的需求。
不过1953年在战争结束后,李承晚政府发行的新韩元直接在贬值后挂钩了美元,当时的法定比例是1美元:100韩元,后来为了统一比例,发行了10和50的韩元硬币,以及10-1000韩元的纸币,以取代之前的旧韩元。
日本发行大面额纸币是因为发展,而韩国发行则是因为发展加贬值。20世纪50年代末韩元由于经济原因遭遇了人为贬值,已经达到了1美元:1250韩元的地步。随着1962年朴正熙上台后,汇率被钉在了1美元:125韩元,并在之后的18年间只做出了4次微调。由于朴正熙政府发展经济得体,韩国很快经历了“汉江奇迹”, 韩国民众生活水平与物价在他的任期内得到快速发展,所以很快就在1972-73年发行了5000和10000韩元面值的纸币。
1980年韩国放开汇率后,由于日元强势美元弱势,瞄着美元的韩元迅速贬值。屋漏偏风连阴雨,在《广场协议》和亚洲金融危机两次危机,再加上地缘局势紧张过后,韩元贬得一塌糊涂,所以韩国政府也怕引起市场恐慌外加内部原因未能发起货币改革,最终架不住贬值的李明博政府在2009年宣布增加50000面值韩元。
由于目前韩国一面正在以5%左右的速度通胀,而且美元也逐渐弱势,未来不排除韩国政府发行大面额纸币或进行货币改革的可能,在此之前不会轻易缩减面额。
所以日韩的货币面额大,一来是符合眼下两国发展与物价需要,二来是因为提前就预支了通胀空间,而且在加上税收和其他政治上的原因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