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秋后午时三刻问斩说明了啥?
依古时人思想,那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天人合一,人要敬仰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重天地阴阳五行变化。很显浅的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变换成人间四政就是:春庆夏赏秋罚冬刑。秋后问斩,就有人道要依循自然规律之味,为政不可在春生夏长,春庆夏赏之时判罚罪人,要等到秋后萧杀凋零之后才可进行。秋后不是指立秋后,立秋是指秋才来临,秋后是仲秋之后,具体是指季秋阴历九月之后,即九,十,十一,十二月都是秋后,当然,十,十一,十二是冬季,秋后既可指季秋九月,也可指秋季之后的冬季,但一般不代表七、八月,秋萧杀凋零,冬万物枯衰,行刑罚也要遵从自然之道,这也体现从政的一种仁慈。所以问斩杀人之事,从为政角度出发,不会在春夏秋初进行,而是要等待秋后。这是有自然与时间及为政仁慈的考量的。
为何说午时三刻?一日二十四小时,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一个时辰再细分八刻,一刻十五分钟。子时从23点起至1点止,午时是日11点起至13点即下午1点止。日时分阴阳是子至已为阳,午至亥为阴,日夜分阴阳是卯至申为阳,酉至寅为阴。天单为阳,地双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旧时还认为阳上人间为阳,人死后落地为鬼为阴。以阴阳消长论,时阳午已极阳而阴,时阴子已报阴而阳,阴阳已消长转换。午时三刻接近日十二点,正是由阳转阴之时,取在这时问斩,也体现出为政者尊重自然与仁慈的反映。人死为鬼,选在时辰阳阴转换时,让人顺利快捷地转换,这是为政者的一种初心本心。重自然重形式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