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什么讲究?
昨天已交夏至,已进数伏时令,说明真正的炎夏已到。夏至至长,冬至至短,是“二至”最大特色。夏至日一般在6月21号上下,太阳到达黄经90度,夏至日是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为极也,此日之后,日北至而又南归,所以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夏至标志炎热的夏天来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却不是一年最热炎之时,热在三伏,三伏天里,热积太多才最热。夏数伏,冬数九。其实,夏也有九九,冬是冷九,夏是热九: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似出浴;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入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热炎,一要防旱,一会闷热雨暴而要防涝。我国使用二十四节气,最先测定确定的就是“二至”与“二分”,然后之“四立”得“八节”知道气候寒暑变的规律,得以很好的指导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其作用是不小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规律运动,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夏至在阳历6月21号前后,冬至在12月22日前后,一北至,一南至,是到达二极之顶,然后折回,年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