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能去上流985,却为了专业去了别的学校,感受如何?
我是博雅燕园,我来回答。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适合我回答。
当年高考,我就是属于题主说的这种类型的人。按照高考成绩来说,我当年是可以进入很不错的985大学念本科的。从学校来看,当时的分数,超过了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我们四川的调档线,高出南开大学、同济大学10多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0多分,中山大学30分左右,这些985大学都是很不错的,特别是人大和中科大,是可以归入上流985的行列的,都是可以进入的;从专业来看,除了人大和中科大只是略高于调档线几分,没有太多选择专业的空间,以上其他学校,都是可以选择专业的。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
那几年,正是财经很热门并且风头越来越劲的时候,虽然我高中学的理科,但因为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我自己在高中时代也看了几本财经类的入门级书籍,又看了几本投资家的人物传记,就喜欢上了投资理财,最终确定了希望以后做投资,上大学就需要学习金融专业,接受正规的科班教育的专业选择的思路,因而,高考之后一门心思就是想学金融专业。
由于当时财经十分热门,财经院校的录取线一路走高,尤其是两财一贸及西南财经大学,一路领衔财经院校。两财一贸是地理位置很好,所以录取线很高,都明显超过了传统的综合性名校武大中山厦大之类的985,西南财经大学是财经实力较强,特别是作为它的王牌专业的金融专业,实力挺强,在行业里影响很大,所以当时西财的录取线也挺高,不但跃居西南地区第一,超过了西南地区的第一高校四川大学,也足以与武大中山等名校分庭抗礼。
我当时最希望进入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因为人大的金融专业之前多年一直是全国第一。不过因为分数不高不低的样子,有些尴尬,填报志愿的时候,预计可以进入人大,但是感觉根本学不了金融,如果填报,很大可能会被调剂到冷门专业去。我就读的高中,之前曾经有人以较高的分数进入了人大,不过被调剂到了工科类专业去,而且是很冷门的专业。人大固然是好大学,但其长于人文社会,工科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去人大工科,在我看来,是一个很不好的选择。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最终放弃了人大。
(西南财经大学校园)
由于当时一门心思想学金融,加上父母的意见,最终选择了就在本省的西南财经大学。父母看重的是学校离家近,我看重的是西财金融专业实力强。因为高考分数相对较高,被西财金融录取后,学校还在进校后,立马给我这样的“高分考生”发了一笔奖金。
说起来,在西财的本科四年里,过得还是很充实的。在本科期间,回头看高考选择,有时候也有点后悔没有去金融专业实力同样很强的985的南开,或者去金融实力虽然不是很强,但学校地域位置极好的两财一贸。不过,就读期间发现,西财虽然处在西部的成都,地理位置固然不太好,但学校的学风校风是很好的;其金融专业更是底蕴深厚,这对于对金融很感兴趣的我而言,有点如鱼得水的感觉;学校对本科生十分重视,可以说爱护有加。这一切,都让入学不久后的那点遗憾之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
在西财这样专业财经院校就读,我的最大感受是,专业院校确实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思想和氛围。在财经院校念书的学子,一般来说,在环境的熏陶下,很自然地会具有较强的财经意识和经济头脑。财经院校往往专业性强,学科精度较高,很适合有志于学习并打算从事财经行业的学子们就读。专业性强,学科精度较高,正是专业性院校的优势。
不只是以两财一贸为代表的财经院校,其他专业性院校,比如两电一邮,两外一法,以及中国政法、西南政法等为代表的政法院校等,同样如此。
不过,就像一切专业院校所具有的局限性一样,无论是两财一贸,还是西财,它们固然在专业领域里很强,但同时也受限于专业范围比较狭窄,学生的视野很容易局限在有限的财经领域里,不容易打开,更不容易拓展。视野相对不宽,是专业性院校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劣势。
结合我自己的感受,加上“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专业”这样的教育规律来看,对于大学的选择,本科进入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则进入专业实力很强的大学(综合性和专业性均可),可能是一条较好的思路。
对于大学的选择,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