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李鸿章对李秀成的评价很到位: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
回顾李秀成的军事生涯,他的表现反差极大!
有时,他表现得像一个超级天才,有时,却表现得令人匪夷所思!
这种反差,正是因为他军事能力上的不平衡。
用兵多谋李秀成用兵的谋略确实很高。
1、擅长协调多方共同作战;
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军因为失去统一指挥,一度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
李秀成主动联络陈玉成,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会议协同”的合作方式,即:各军区领导一起开会,形成统一的作战部署,然后各自行动。
在这个协同作战体系中,陈玉成是主战兵团,李秀成是策划者。
这种策划的难度极大!
一方面,各自作战必须形成合力,否则打不出效果;
另外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后期的各将领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利益,要想让“局部服从整体”,人家不配合!因此,策划又必须符合各个局部的利益!
不过,李秀成的策划完成得很到位,这种协同作战机制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给太平天国打出了一个短暂的“复兴之像”。
2、作战多谋;
江南大营曾围困天京多年,兵力雄厚,营盘稳固,很难攻破。
李秀成取围魏救赵之计,佯攻杭州,在吸引清军来援后,又回攻江南大营,一举解天京之围。
而且,李秀成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时,也不用蛮力“强推”,而是“用计”。
攻苏州时,李秀成数万大军,苏州城不过2600多人。李秀成依然采取佯攻调虎离山,从胥门突破,巧取苏州。
总的来说,不管李秀成的优势多么明显,他很少用蛮力,多是打的巧仗。
3、注重攻心;
李秀成用兵,注重从心理上瓦解、分化敌人。
一方面,他的檄文,很少提到上帝会之类的东西,多是提满清的无道与腐朽,
一方面,他厚葬王有龄,积极争取清朝官员、士绅的争取。
若干年后,梁启超还盛赞“李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之德。这些攻心之术确实有可能分化、瓦解敌人,尽可能降低敌人的抵抗力度。
同时,在他经营的苏杭地区,出现了不少前清的官员、士绅协助太平天国管理地方。
坦白地说,如果不是太平天国天生的问题,李秀成这种攻心之法,确实是“取天下之道”。
使以秀成而居洪秀全之地位,则今日之域中,安知为谁家之天下耶?——梁启超。不甚耐战另一方面,李秀成在一些战役中的表现有些“丢人”。
羊马栈,李秀成离曾国藩大营仅60余里!当时,李秀成兵力有2万,附近太平军合计不下10万!而曾国藩防御空虚,附近清军也不过1万多!
曾国藩本人都吓得写了遗书,安排后事!
可是,李秀成却被鲍超3000人小挫后,就“当即改道”。
这件事情,人人纷纷议论:李秀成是不是不想出力解围安庆,尽打滑头仗!
其实,李秀成是真不会打硬仗!
雨花台,李秀成围攻曾国荃,李秀成有数十万大军,而曾国荃,本就不过3万人,又经瘟疫残害,能战之士不过数千!
可是,李秀成卯足了劲打,就是打不下!
天京城破前一夜,李秀成已经发现了湘军在太平门外装药,他派千余人伪装成湘军前去破坏,几近成功。可是,在清军紧急堵截之下,还是不敌,退回城中。
在这些战例中,李秀成都并非输在谋略不足,而是缺乏“坚持最后五分钟”的狠劲,因此,每每到了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一点个人看法
李秀成战败时,只有41岁。作为一个统帅,仍有进步空间。
而李秀成“不耐战”的缺点,并非不可克服。
李秀成,早年以“办事勤勉”被提拔。但他没有过多参与西征作战,后来,长期在天京周边战事,因此,一直缺乏与湘军这种“霸蛮”对手作战的经验。
因此,当他开始与湘军、淮军作战时,显得不适应,显得“不耐战”是正常的。
如果时间允许,这种不适应未必不能克服!
可惜,太平天国的各种问题多如牛毛,其迅速败亡,几乎不可避免!
李秀成,再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宝剑磨砺得更加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