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历史上,刘琪有着怎样的戏曲生涯?
刘琪老师,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名京剧武旦演员、京剧新“八大名旦”中就有刘琪、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武旦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旦行京剧名家。
如果您看过1992年中央电视台的梅兰芳金奖大赛的话,看过刘琪老师的表演之后一定赞叹不已,尤其是刘琪老师没有表演之前的那一段内心独白,更是让人听了感动颇深。
话说当时零几年,一晃也十几年过去了,1992年的时候,她是参加梅兰芳金奖大赛,我们先说成绩,那获得了响当当的一个金奖,金奖。当时是,那个时候全国的评委和观众以票数为评选的基础,那个时候是金奖第四名。一共金奖旦角也就八名,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为什么说是响当当的,那就是所有的专家和我们的戏迷观众对她的认可,当时参赛的时候,先不说后边的表演,因为每个演员前面都有一个小的录像片,大概也就几十秒的时间,大家有一个内心的独白,她的讲话原词儿自己不记得,但是大概意思还记忆犹新,就是说当年她已经也是50多岁了,54岁半,应该说是年过半百了,那个时候她讲很多朋友在她买菜的时候,都叫老奶奶了已经,说她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参加这个梅兰芳金奖大赛,目的呢,可能不是为了寻求一种什么样的自我满足和认知,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代新中国培养的武旦演员,要把自己的艺术向广大的戏迷朋友做一个忠实的汇报,是让大家来感受京剧、喜爱京剧。认人听了特别感动,相信广大的观众朋友也特别感动。
她当时啊,她是全家开家庭会议,一定不要参加,怕这里头有什么这个那个的猫腻,暗箱操作。她是一分钱没花,一个评委家没去过,就是当时她就想,自己在练功棚怎么练的,自己就照着那个样子向观众汇报,汇报她每天都干什么,她每天都怎么练的,就拿出她平常练功的水平向观众汇报,因为那个时候剧团都讲自由联合了就没有团了,当时她就没有团,哪个团出国也没她,哪个团排戏也没她,她就在练功棚一个旮旯角上压腿、喊嗓子,早晨蹬车,一个钟头蹬到魏公村,完了再蹬回去,起码她开始练功才七点,你想她由家出来是不是,不到六点就出来了,练哪练哪,要不什么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真是这样,什么叫不怕苦不怕累,她真的不怕。可是她当时她就说她自己怎么想的呢,她说我就为了观众,说这话一点都不假,她还不敢说我一演出我就要怎么怎么样,她当时那个词写的是我要向观众拿出是我艰苦磨炼的水平,她不敢说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那哪能,好的比你还好呢,她是拿出她自己艰苦磨炼的水平,让观众满意,也不敢这么说,尽量让观众满意。她就是说当时她一边说一边眼泪就流到她的稿纸上,她就觉得很心酸。
她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去练功,这在业内已经传为佳话,大家都知道,难道真是天天的都要练功,真的真的真的,一点都不假,就是当时看见那些舞台队、乐队那些老退休的老先生们见着她,刘琪啊,再找不着你这样的了,你真刻苦,这句话从年轻时候就这句话鼓励她,她就不敢不刻苦,谁见了她都,练了吗,先是这一句,她说练了她心里踏实,自己真的练了,所以这些人始终鼓励她,她不敢放弃。再一个呢,就是担子重,肩膀上。那个时候是毛主席、周总理啊,只要一接见外国的总统极的,都是用这个《虹桥赠珠》,所以你身上有这么重的担子,你不练,您今天演的不错,你还不知道明天怎么样,所以天天的就是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不敢想别的。
当年梅兰芳大奖赛她是参赛双出,一出《小放牛》,一出《扈家庄》。《扈家庄》也是武旦的代表作,也是刘琪老师的代表作,她这出戏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扈家庄》她是从东北科班的时候,就由马宗慧老师教,后来东北戏校邱富棠老师又教,完了到中国戏曲学校,是方连元老师教,这几个都是富连成的老先生,除了马宗慧是自己学出来,他们教的时候,她是横平竖直的、每一个姿势都得要最标准,位置不许错,气口脚下位置都不许错,那就是说学了一个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扈家庄》,那时候也是练,练的时候把她这个手指头都戳折了,就是有一个蹦子过来,掏翎子亮相,结果在蹦子的时候,那个东北的地是砖,横着一个竖着一个,那种地面,所以这个脚呢就绊了一下,人起来了,枪在底下,脚不起来,人起来了,摔那了,手指头折了。学完之后呢,她毕业之后到中国京剧院,在天津演出的时候,就团长带他们去看宋德珠老师,团长是宋德珠老师的德和金玉的那个平辈的,说师哥你是不是把我这几个学生教好啊,学你的《扈家庄》,那会他们也不懂,就听说宋派《扈家庄》好,那学起来真是如获至宝,确实宋老师好,他好在啊,他不是他们在学校学的规范的四四方方、四平八稳,就是基础,那个基础在宋老师这脱壳了,他深入的研究这个扈三娘的性格、娇媚,怎么把她那个傲气给演出来,这个时候她是从来没见过的,没见过,一学一看她就觉得哎呀这个太好了,他们是三个人学的,回来那两位同学呢,有各种原因人家就不太喜欢,她就喜欢到家了,她就钻研老师这个他怎么做的,他那个折身儿怎么能表现出扈三娘的那个傲气,他那个分寸一踹腿儿就狂啊,这个扈三娘,她觉得真是太好了,就好像她有灵魂了,这个扈三娘有了那个血脉了,她不是一个工架式的基本功表演,所以她学了以后呢,她整个在北海公园年票三年,天天早晨由北池子跑着圆场,这边夹着刀枪把子,把棉猴往上一搭,棉鞋两带一拴,往上一扣,就从出门就开始圆场,跑到北海公园,连续三年,她就把她的气管炎都练好了。不光提高了技艺,还锻炼了身体,所以有时候现在看学生圆场不够用,再一问,我们好几天没跑了,就是不可能,她嘱咐学生,你早晨起来就在校园里,你跑坏了鞋我给你买,没有,她心情跟他们那会不一样,所以她就说啊,这个功她一点不亏心,说到底呢还是自己条件太差,从一开始就本身一个条件又不好,个头又不高、嗓子又不冲丶什么什么都不好,只有苦练。刘琪老师她现在说起来呢,可能是谦虚,当时想起来很朴素的思想,就是我各个方面条件可能都不成熟,我得提高,我得追上他们,有这口气盯着,是这样。谁好她都不嫉妒人家,他好我得追他,老想追,所以就他好的她也学他那个好。
《扈家庄》这出戏她是跟宋老师又研习了一下,在戏校的时候是打基础,等于横平竖直的学技巧,那么宋老师这她开始明白这个人物怎么通过他的技巧来展现,所以她不论是参赛,还是平时的商业演出,这个《扈家庄》这出戏为什么久演不衰,大家为什么久看不厌就在于此。但是觉得她除了宋派的东西揉进去之外,还有更多自己的理解,她自言,确实有,宋老师给她灵魂,但是有的地方不一定学得像,学得好,但是学不像的地方,她怕丑化了宋老师,因为他是一个细高挑的人很瘦溜,他这一斜腿儿吧,他非常漂亮,甚至他这一踹腿之后,他一个小圆场他拿大步给你,很快的速度走过来,但运有几个地儿呢,她就觉得她个小,自己如果走这种大步,那我要是观众看起来,我是不是快成了方块,横着高矮这么矮,横着步子这么大,就不太合适,所以她就是用她学校学来的基础,那小圆场撒开了,只要把身体倒在中心,撒开步我不用大圆场,我用小圆场给它快速过来,好像这个呢,她凡是要想改老师,自己绝不是把老师的好的我拿掉,她要是说老师我做不到的,自己要用什么我要能够做到,不给老师、你做不上来,老师有好多冲的你做不上来你都给改了,她不是这种态度,她觉得是非常尊重老师的那种感觉,自己才用自己不足的地方,我去补充这个我做不上来的东西,她觉得这种学习方法符合那个袁世海老师说的你像我就不对了,你学了我,你要发展。她不敢说自己发展了,她只是说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用的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