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被称为三无朝代,明朝真的存在吗?

2021-11-03综合474

把明朝贬低为“三无朝代”的人,是一个又胖,头发又长的胖子高晓松,他曾经给自己起过一个矮大紧的别名,矮大紧就是高晓松三个字反过来。

在网上讲明史的,拿史料说事儿的我一般不敢杠,毕竟人家有证据,你一杠,人家甩出来《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国榷》《起居注》《明纪》《大明会典》,啪啪打你的脸,再不济也会拿出明史专家的二手研究著作教你做人,至于明朝的野史笔记人家随手拈来一则,跟你开个玩笑,算对你客气了。

不过诸位不要小看明人的野史笔记,如果你看多了这些东西,再去看张廷玉等人修的《明史》,你会发现,这帮老小子偷工减料,大段大段抄明人的笔记,都不带改一个字的。比如《明史》明英宗土木之变这一段,大段使用的《正统临戎录》和《否泰录》。

那些无凭无据,信口开河,又言之凿凿的,我不服气就要杠几句了。

比如网上有这么一派人,把大宦官魏忠贤捧上天,说什么魏公不死,大明不灭,不知这帮人受了谁的蛊惑,竟然把一个乱权干政,祸国殃民的阉人当成明朝最后的一棵救命稻草。真乃匪夷所思。

别的不说,那帮人但凡去翻翻《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和《崇祯长编》,看看魏忠贤乱权干政那些年,明朝积累了多少边关的欠饷,也不会把一个不识字的阉人捧上天。

有人如果不服,我给你们拿出证据来:

陕西巡抚胡廷宴疏言: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迯,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乞将前欠银两 速发以奠危疆。《崇祯长编•天启七年八月》

看不懂文言文的我给诸位解释一下,陕西巡抚说,到天启七年,临巩的边军已经被欠饷了五六年了,也就是从天启二年前后,临巩边军开始欠饷,以至于边军士兵,偷卖朝廷发给他们的军衣和箭,卖完了就开始卖儿鬻女,儿女卖完了,就上大街上乞讨。

又:

甘肃巡抚张三杰疏言:平镇二千里长边,处处临外。以京运言之,节年累欠至七十余万, 天启六年年例尚该银一十五万余两,西安等处欠银自天启元年至今共欠八十余万两。西兵利 于马战而库如悬罄,乞借给十万金以济。

天启二年,正是魏忠贤开始上台的时候,这么五六年,魏阉在某些人眼里那么牛,怎么不把边军欠饷的问题解决了?史料里例子多的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还有你猜怎么着?为修陵,工部请求减半工费,崇祯帝准臣下所请,减半后也有总额四百万两。

边关将士饿得卖儿卖女,上街乞讨,皇帝修陵,动辄四百万两。

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说魏阉没有些人吹得那么牛,真那么牛,明朝至于亡国?

这就是不认真看书,特别是原典,人云亦云的结果,把一个祸国殃民的阉贼,捧成了明朝救世主。

高晓松估计就是这类人。

高晓松说什么明朝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真是一派胡言。

就说名君,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很有名的君主,就连明世宗,明神宗,名气也不小,如果这个名不是说出名,而是明君,那太祖成祖就名垂千古的明君。

就说名将,明朝初年徐达常遇春,不算名将?于谦以文臣而领导北京保卫战胜利,不比历代任何名将差!抗倭名将戚继光不算名将?明朝末年袁崇焕史可法不算名将?

名士明朝还少了?王阳明,徐文长,两个人足以映照千古。

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谁都能来不是。他高某自然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