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流行两百年的“排队枪毙”,它的作战效果究竟如何?
谢谢邀请。
实事求是地说,“排队枪毙”的杀伤效率其实并不高。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期间,于1759年发生在北美魁北克城附近的亚伯拉罕平原之战,被认为是“排队枪毙”时代最典型的战斗之一,交战双方英法军队都被认为训练有素、意志顽强。但双方的伤亡多大呢?英军参战4400人,其中阵亡58人、受伤600人(阵亡者中包括英军最高指挥官詹姆斯·沃尔夫少将),总伤亡比例不过15%;法军方面,参战兵力包括正规军1900人、民兵1500人,最终阵亡116人、受伤540人,伤亡比例约20%。此战最终以法军失败告终。
需要指出的是,此战中,法军排成3个纵队,从180米开始,每隔15米齐射一次。平均算下来,每次齐射只能打死英军2人、打伤20人。这个杀伤效率可谓相当低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年代人们使用的主要武器是滑膛枪。枪管内没有膛线,发射的也是圆形的金属小球弹丸(这一点在美国电影《爱国者》中表现得很清楚)。这种弹丸发射出去之后,飞行的轨迹会非常诡异,最后能飞到什么地方只有天知道。实际测试表明,17世纪到18世纪前半段的滑膛枪只有在50米以内才相对有点准头,50米以外能打中什么纯粹看上帝的心情。用当时的人的说法:“如果你在50米甚至100米以外被滑膛枪打中,只能说明你的运气实在太差。”另外,当时的枪炮普遍使用的还是黑色火药,发射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进一步降低射击效果。
事实上,正是因为作战效率差,所以当时的军队才不得不采用俗称为“排队枪毙”的步兵线列战术。
直到无烟火药、后装线膛枪的诞生,步枪射程和精度都大大提升之后,“排队枪毙”战术才慢慢弱化。而机枪的诞生则彻底敲响了这一战术的丧钟。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