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概况
随着三线企业战略转移的完成,当年的三线老厂,人去楼空,有些甚至荒废,无人问津。全国有上千座散落在各地深山老林、农村乡下的三线企业,这些三线企业,不但当年为我国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屡立奇功,而且有些企业现在仍在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辉煌。因此,不能以和平时期为借口,以经济建设为由头,对这些三线企业一搬了之,对其老厂遗址不管不问,甚至漠视和遗弃,而应该重新重视三线建设的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
各地政府和三线企业应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三线老厂与驻地产业融合发展,通盘考虑,统一规划,重点突破,做到宜旅则旅、宜游则游、宜业则业、宜居则居,让三线遗址这棵老树重开新花,从另一层面揭开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建议及对策
2015年习主席提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随着我军一批批高精尖的新式武器装备部队,以及央视播出七集《军工记忆》和十集《大三线》纪录片,在国内新老观众中引起不小的轰动,当年三线建设的火红岁月,重新被人们记忆起来。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规模不断壮大,而广大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发展滞后。但是,乡村的自然景观、纯天然食品、新鲜空气、清澈水源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越来越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为乡村旅游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商机。而当年的三线企业大多建在山区农村,对三线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使其成为红色旅游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对于带动驻地乡村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型的发展思路。
对三线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第一要结合时代背景,搞好顶层设计。三线建设饱含了深刻的政治背景和军事特色,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主题,二要融入中华文化的文化大背景;三要结合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的特色主题,这是旅游开发的初衷,也是核心,项目开发不能偏离了这个核心;第二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三线遗址的开发利用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在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把握好本片区的三线文化元素与开发景点的有机融合,打造差异化的三线旅游特色;第三要锐意创新,灵活创意。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但很多旅游项目开发出来得不到市场和游客的认可,主要原因是旅游项目同质性太强,缺乏创意和参与性项目,不能让游客亲身体验到旅游项目的乐趣,游客有走马观花的冷落感。因此,三线遗址开发利用必须走创意之路,让游客体验到其他景区不能找到的感觉。四是要标新立异,寓教于乐。三线遗址的旅游开发不可就文化论文化,要挖掘出三线文化背后深刻的民族精神内涵,通过与当下时尚的、趣味性的文体娱乐项目相结合,吸引更广大的年轻受众参与进来,让三线遗址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第五要简朴大气,表里如一。三线遗址开发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遗址开发,这是由三线建设的背景和三线精神决定的,是不可更替的一种独特的自然人文开发项目,不能表里不一,有其名无其实。在建筑风格上要保持当年朴实的特色,在项目开发建设上要保持大气的格局,在文化内涵上要保持高调的特点,让游客走进来恍若穿越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他们从头到尾都能体验到三线建设是一篇卓绝宏大的史诗华章。第六要立足自己,合作共赢。三线遗址开发利用的模式一直囿于政府的力量,通过向政府提建议、做工作,由政府出头露面引导大家完成开发任务。现在看来,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完全可以立足自己,首先通过打造三线遗址资源共享平台,在三线研究会和三线企业、科研院所及社会资本等的参予下,整合多方资源,共建共享共赢。
三线遗址具有很多开发利用的优势和潜在价值。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在新时期、新经济条件下,三线企业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恰逢最佳机遇期,三线企业这棵老树一定能发新枝,开新花,重焕青春风采,同时,为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