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廷十二监为何司礼监排名第一?
明朝内廷十二监,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创建的,目的是让太监们分工管理内廷事务。朱元璋特别注重防止太监干政,还写了铁券悬在宫中,以警示太监。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太监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那时候的司礼监,不过是掌管着内廷的礼仪事务,并没什么了不起。
司礼监成为十二监的头把交椅,并且拥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是在明宣宗之后。
大家知道,皇帝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批阅大臣的奏折。可是对于有德皇帝来说,这份工作有点累。于是,明朝的皇帝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先让内阁大臣阅读奏折,然后把批阅的内容写在一张纸条上,附在奏折上,是为“票拟”。然后,再由皇帝批阅内阁大臣的纸条。把自己的意见用朱笔写上,是为“批红”。
这大大减轻了皇帝的工作量。
可是有些皇帝,连这点活儿也不想干。于是,他们连“批红”的工作也转让了出去。转让给谁了呢?转让给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自从司礼监秉笔太监替皇帝批红,司礼监的地位一下子就提升上去了。皇帝为了制衡秉笔太监,又让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握着皇帝的印玺。秉笔太监批红后,需要掌印太监同意,盖上皇帝印玺才能生效。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地位又高于秉笔太监。
能够与内阁大臣共同理政,从此司礼监不仅成为内廷十二监之首,也成为朝臣们不可小觑的一个机构。
此外,东厂提督一般也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或者掌印太监兼任。如此一来,既参与朝政,又掌握着东厂,司礼监自然成了内廷第一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