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的“撤稿风波”甚嚣尘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术界“撤稿风波”最近比较多,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学术规范越来越严格了。
一个国家的学术界,是这个国家智力水平、道德水平的峰尖所在。不管从事学术工作的实际生活水平怎样,全世界对从事学术工作的人都是给予很高的尊敬。根本原因就是学术,是古往今来,追求真善美的代表,求真是学术的根本核心。
不管是从古希腊柏拉图开始,还是中国孔子,一代一代从事学术的人,都是以求真为己任。西方中世纪末,科学家是用自己的生命,走出了一条求真的路。
因此,对学术界无条件信任,是对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也因为这一点,学术界最难容忍的就是造假。
学术探索、科学探索有弯路,比如我们曾经对DDT危害认识不足。这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局限。不是有意造假,更不是欺骗公众。
因为大家对学术界的无条件信任,使得在学术界迅速扩张的情况下,造假现象增加。原因,更多的是逐利。
曾经,学术界是非常小,发展非常慢的一个小圈子。就我自己来说,当年读研究生,一个课题组,4个导师,3个学生。每周课题讨论,场面激烈,论文里的内容,一条条讨论。如果不好好准备,完全糊弄不过去,而整个课题方向,全世界也就是30多人,抄袭、造假成本非常高。
但现在,我以前的课题组,已经扩充到20多个学生,原来的老师只有两人还在,新的老师增加了3名。这个课题方向,单单国内的人数就要100多人。短短20年,就是5倍的发展。
学术界的这样扩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各国增加了对科研的投入。这就造成了一些人开始逐利。而造假是各个领域最快的获得利益的方法。因为成本低。
但,一旦稳定下来,重新检视很多学术工作,就能发现哪些是故意造假,而不是学术水平不够或时代局限性。
现在撤稿多了,说明整个学术界开始沉淀了,拨乱反正的工作开始了。
相信,这类学术打假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毕竟保持学术界的纯洁与水平,是大部分文明国家必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