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民族精神和信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性,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家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承载着家族文化,家族精神的家书家训,可谓汗牛充栋,形式多样而又极富哲理性和教育意义,诸如《朱子格言》《颜氏家训》等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忠义贤良之士,从而让家族精神得以传承,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绕不开是话题, 所以要问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先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开始。
一、家族是农耕文明的基石,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基因”。我们在学唯物主义的时候都知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也就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往往是由其生产生活方式决定。
1、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首先我们来看我们处的地理环境,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从南到北,既有热带,又有寒温带,而国土的大部分都处于温带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季风气候特别明显,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从地形地势上看,我国西北是高山大漠,东南是海洋。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还造就了非常多的河流 ,产生了非常多肥沃的土壤,海陆影响差异较大,就形成了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中国这片孕育的农作物的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为农耕文明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和环境。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早在古代,我国就形成了中原地区、巴蜀地区、江南地区三大块肥沃的适合粮食生产的地区,所以中国自古及今,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农耕文明。
2、家族是农耕文明的基石,是一个劳作单位的小型社会。农耕文明的经济特点决定人们必须要群体协作才能得以生存,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最早的氏族部落就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组织,这便是“家”的雏形,进入父氏社会以后,个体家庭开始出现,而农耕文明的特性决定了家庭只是以人口为最小单元的组织,而经济政治上高度依赖以血缘关系聚集的家族, 在古代,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劳作单位的小型社会。
长期的农耕文明为主导的生产劳作方式 ,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居住模式都是以家庭、家族、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模式,包括现在农村里的村落,往往都是或多或少有血亲的大的宗族。
也正是长期的农耕文明产生了中国人独特的家族观念和集体主义情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国情怀。为了维护家族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就需要建立一个一套规范的家族伦理道德,从而形成的了中国民族独特的家族精神,家族文化。
而国是家的延伸,家族文化的向外延伸和拓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道德,进行形成了民族文化。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氏族;由氏族而民族;由民族而国家,所以家族是农耕文明的基石,国之本在家,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基因”所在,确切的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家文化”。
中国一切经济文化活动都是以“家”为核心而展开的, 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以“家族文化”为本位而构建的社会。
二、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作用知道了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本质,对于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就不难理解了。
1、家是国之本,家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和得以延续的保障。中华民族的延续是靠每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的,每个家庭家族是国家的根基和本元所在,国家的强盛与文化的延续,跟我们每个家族的家族精神,家族文化息息相关。
包括长期以来在中国占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儒家的仁,最早的起源就是家族血脉,就是仁者爱人,“爱人”,首先应该爱自己的亲人。,
许慎的《说文解字》所说,“仁”,亲也,从人从二。《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吕氏春秋·爱类》:“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 《谥法》曰:“贵贤、亲亲曰仁”。 ,
“仁之本位孝弟”,儒家的“仁”最初指的是血缘亲情,是一种人人皆有的、出于天然本能的情感,由此可知儒家仁的思想根源在与家族血脉。
当做到亲人之间的仁爱,则仁的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所以儒家提出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样的言论。如此便是天下归仁。而儒家的礼,无非也是父子兄弟之亲,朋友亲疏之数,礼的源头也是源于血缘秩序。
中国人的家文化将家庭中的伦理规范作为基点,泛化到治理社会、管理国家,乃至一切社会思想和行为。家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和起点,也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保障。
2、家族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道德文明的基础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 家庭家族是社会道德伦理构成的基础。中国家族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始于家庭进而扩展的到社会,从某种程度而言,社会化的伦理道德实际上是家族伦理道德的延伸和扩展。
当每一个个体从家庭走向了社会,个体所在家族的及文化也会随个体的言行远播,成为了社会风气、道德水准的力量之源,所以,家风正,则民风正。良好的家族文化和家风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诱惑,孕育出风清气正的民风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所以古人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我们每个人自出生开始,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代表了从小到家庭,家族,大到民族,国家的集体,我们不经意之间,所有个体的言谈举止,都会有意无意的牵动着我们每集体中每个人的心,对我们集体中每个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家族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道德文明的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社会道德风气的下滑和衰减。
3、家族是人才培养,社会教育不可或者的一部分。家教、家风历来是中华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是古人人才培养的核心,从古及今,没有哪一个名门望族不重视家教家风。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岳飞的精忠报国等等,无不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中国古代留下来的家书家训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4、家族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民族向心力 “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古人讲成家立业,先成家而后立业,家是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个人情感的依托,家族是亲情血缘的纽带,中国家族文化强调家族的整体性和集体意识, 可以极大的增强一个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家族的凝聚力来源于浓厚的“根”文化,人们认为祖先如同树木之根,子孙则是枝叶,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天下国人皆源于一个老祖宗,追根溯源,所以家族可以极大的增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
家 是一个浓缩的 国 , 国 则是放大了的 家 ,中华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家文化; “家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树有根 ,才能枝繁叶茂,水有源,才能川流不息,在传统文化日益复兴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重新审视中国独有的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修身、齐家开始,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传承和延续。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