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
很简单,因为一百年前的人类还没有那么大能耐,可以让鱼类“断子绝孙”。
单说“远洋捕捞”吧!我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的远洋捕捞,在这之前是没有这个能力的,1985年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才走出国门。
远洋捕捞的渔网可以深入200多米的水域开展捕捞作业,这就需要超级大网。
每一次出洋需要两年之久才可以回航,这就需要超级大冷库。
这么说吧,人们如果把远洋捕捞的技术能力拿到内地河水、湖水、江水里来,任何鱼类短时间内都会断子绝孙。一百年前不是这样的。
一百年前是1920年,那时候人们的捕鱼工具不外乎鱼钩、鱼叉、鱼标、小渔网。
船倒是也有大船了,但是渔船都是小船。因为那时候还缺乏大量储存鱼类的技术能力,弄一只大船出海捕鱼,鱼臭了怎么办?有些鱼是做不来咸鱼的,再说盐也很贵。难不成装上大半船的食盐出海不成?
那还不如贩私盐得了,获利更大!所以渔船都是小船,贸易船才是大船。
用小船去捕鱼,有了收获赶紧上岸,赶紧发卖才是道理。个人吃更不能贪,够吃个几顿就行了,不然放哪里呢?
再说一遍,盐是很贵的。
有一个成语叫“竭泽而渔”,倒是可以“把鱼一下子取尽”,但是也只是局限在小池塘小水洼里。把河湖水排尽非得动用国家力量才行,为了点鱼不值当,有史以来没有干这事的。
就是村中的小池塘小水洼,把水排干净也是不小的工程,要么水车车上几天几夜,要么靠人力盆舀桶题更是花费人力无数。
再说了,水对于庄稼更珍贵,为了点鱼,一般拥有池塘产权水洼产权的人不会让谁白白浪费掉的,留着浇庄稼不是更好?
所以说“竭泽而渔”历来是一个贬义词,正在于此 。
笔者小时候,因为庄稼和池塘都是公家的,人们倒是有“竭泽而渔”的勇气,人们也有大量的时间和无用的劳力,说实话,那时候我们村子干过很多次竭泽而渔的事情,但是老人们也不许把鱼都建始干净,总要留些手指头长的小鱼放生。
食之无味,放之来年再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