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皇帝为什么会骤然变得残忍嗜杀?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一改此前十三年的宽厚仁慈之相,借孝贤皇后富察氏丧仪之机,大肆整治官场,处罚各级官员,牵连者不计其数。
但这种整肃并非是因孝贤皇后去世所导致的情绪释放或性格扭曲,因为我们透过乾隆帝的这一连串组合拳会发现,他出拳的思路看似毫无规律,实则蓄谋已久,可谓是由表及里,步步惊心,直击要害。
首先乾隆帝直指一些人的失礼问题,借助的是孝贤皇后的丧事。皇长子永璜因未展示出悲伤之情而被训斥,连带着和亲王弘昼、大学士来保也被罚俸三年。
然后,一些外省官员忘记了要上折奏请来京奔丧的规矩,虽说是表面文章,因为皇帝一般都会拒绝,但乾隆帝这次却动了真格,他借机发难,将两江总督尹继善、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湖广总督塞楞额、漕运总督蕴著、浙江巡抚顾琮、江西巡抚开泰、河南巡抚硕色、安徽巡抚纳敏等53名官员分别处以降二级留任的处罚。
随之,乾隆帝的拳头继续深入,虽然还是借着孝贤皇后的丧事去发难,但却已经由表及里,开始整治官僚机构的懒政之风。
比如翰林院因将皇后册封文书中的一些字句错译,乾隆帝便将主管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处以斩监候,随后又迁怒于刑部官员,刑部全堂几乎均遭到革职留任的严肃处罚,还有工部侍郎索柱因办理皇后册宝不敬, 降三级;光禄寺卿增寿保、沈起元、少卿德尔弼、窦启瑛因置办丧礼不周,被降级调用;礼部尚书海望、王安国因册封皇后谥号出错,被降两级留用,其余堂官也都受到了相应处分。
接着,乾隆帝仍然没有罢手,但还是围绕着孝贤皇后丧事,试图强化满洲民族和政权内部的认同感,主要集中在丧期剃发的问题上。按满洲旧俗,国丧后百日不得剃发,但在富察皇后丧事期间,乾隆帝发现有大量满汉高官仍在剃发,湖广总督塞楞额、湖南巡抚杨锡绂、湖北巡抚彭树葵等人都因此事而遭到了处罚。
强化认同感,对满人来说,是保持满洲旧俗不忘本,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避免过度汉化;而对汉人来说,是遵循满洲旧俗不动摇,强化的是效忠意识。
说到底,乾隆帝这一套组合拳并不仅仅是为了揪出几个对逝者大不敬的人,而是借礼制问题发难,目的是夺回权力,强化皇帝的威权。因为礼不端正,则尊卑不分,影响的是皇帝的威权和皇权的伸张。
到这一步,乾隆帝一举夺回对朝局的主导权,可谓是步步惊心。
在掌握了主导权后,乾隆帝的行动开始超越皇后丧礼的范畴,并最终指向那些对他威胁更大的位高权重者。如军机大臣讷亲,因四川战事中节节不利,在乾隆十四年被命自尽;乾隆十五年,三朝老臣张廷玉被罢配享,命回籍,并尽缴颁赐诸物。乾隆十八年,高斌因治理下属侵吞治河帑银不利,被乾隆帝勒令绑赴刑场观斩,吓得几乎昏迷,不久便郁郁而终。
此外,乾隆帝还大举治贪。对于查出亏空的官员,必须用自家财产补上,如没补上,挪用超一千两,贪污超八十两就要杀头,颇有乃父雍正皇帝的风范,一时间人人自危。
这场整肃之风直击要害,迅速澄清了乾隆帝在位十多年来因政治空气宽松而造成的吏治腐败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解决了鄂张两党的倾轧,实现了整个朝廷的空前团结。自此以后,官僚机构一改之前对乾隆帝无所谓的态度,做人做事开始小心谨慎,甚至噤若寒蝉,皆唯唯称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