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有穿墙术吗?
所谓穿墙术,就是人体无损穿墙而过。这既是古人梦寐以求的法术,也是许多怪异小说中的桥段。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穿墙术竟然具有科学的依据。而且,在现实世界中,穿墙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放射性原子具有自行衰变的能力。只是,相对于人体的尺度,其无损穿墙而过的概率非常小,小到即便是在宇宙137亿年的演化过程中,仍不足以发生宏观物体无损穿墙而过的现象。
在二十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物质是实心的,比如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是面包?加葡萄?干。然而,在二十世纪初,为了证实原子的实体性,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轰击原子。
令人意外的是,只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射了回来。该实验结果说明,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原子的体积只是由电子的高速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
稍后科学家??们建立了量子力学,该理论使人类认识到,微观世界具有隧道效应和不连续性即存在着量子化效应。
为了理解上述两个特性,我们可以想象粒子掉入到一口井里。由于该粒子具有能量,因而不会落入井底,会根据其能量的大小在井中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
这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势阱模型,势阱的两壁就是粒子之间的电力吸引和粒子的波动性。前者使粒子彼此之间不能相互离开,后者则阻止了粒子之间的无限接近。于是,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就好比是落入井中,而无法逃离。
当然,这里所说的井并不是宏观的物体,而是空间量子对高速运动的粒子产生的屏蔽效应,具有一定的概率。这就好比子弹射向高速转动的电扇,其自由穿行的概率大体上等于子弹与扇叶的速度之比。
因此,在微观世界,势阱中粒子的能量虽然不足以挣脱彼此的束缚,但是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使能量较小的粒子逃逸出来。这就好像是该粒子在井壁上挖了一条隧道,使能量低的粒子也能够爬出势阱。这就是著名的隧道效应。
自然界的物理规律是通用的。因此,对于宏观物体来说,也存在着隧道效应。因为,无论是墙体还是人体,它们的体积都仅只是电子的高速运动产生的屏蔽效应所形成的。而且,电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相对于宏观物体而言,该体积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因此,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人体无损穿墙而过的概率,即在双方彼此穿过时,两者的电子刚巧都没有发生相互的碰撞?。
只是,因为宏观物体的电子数量太多,而且电子的运动速度极大,以至于彼此错过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所以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穿墙术的实现。
总之,由于物质不实,其体积仅只是电子的高速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因而,穿墙术是有可能实现的。只是,宏观物体彼此无损穿过的概率非常小,从而在现象世界这一概率是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