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是因为石化放弃了中科大吗?
中科大南迁安徽,从安庆又搬迁到合肥,时任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刘西尧与安徽革委会主任李德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与安庆发展石化工业并无必要联系。
中科大南迁命途多舛,落脚安庆在河南、湖北和江西都明确表示不能接收中科大后,学校到安徽安庆选点,安庆方面表示欢迎。当时中科院领导刘西尧下达了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的指示,并说:“其它学校都下去了,科大没动,开头早,走的晚⋯⋯”“安徽欢迎去,条件不错⋯⋯领导上支持你们,国务院业务组的都表了态,同意去。”
安庆安置条件艰苦,下迁局面混乱
1969年12月初,先遣人员90人赶赴安庆。12月17-30日接连而来的两批900人也随后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仅能容纳300人的三层小楼里。那里条件艰苦,根本无法支撑近千人的基本生活。
该小楼位于郊外的一个小山上,没有公路与外面相连,交通很不便利,总共只有七、八十个房间与一个小食堂,而且自来水不通,生活用水要越过一条沟到对面的山上去挑。房子门窗在“文革”的武斗中被全部拆除,有的用砖石堵死。一场大雪使天气骤冷,连睡地铺的垫草也难以购买。条件如此困难,致使局面非常混乱。 此时在安庆的总人数已达900多人。后又接北京通知,第三批人员即将由北京启程到皖。
这时,已到安庆的四位校革委会常委认为,由于安庆的条件困难,应急速回北京汇报。而宣传队主张第三批人员可以下来,利用食堂住宿,还可再找安庆市借房。在意见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四位常委决定回北京汇报安庆的实际情况,稳妥做好人员下迁工作。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向安庆的搬迁很快停止。
时任安徽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拍板搬迁到合肥19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领导口在中科大在皖负责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会见了李德生,协商科大搬迁合肥的若干事宜。
对于科大迁皖,李德生指示:“安徽来了一、二十个单位,但都是找个基点,领导关系还在原上级机关;我们原来以为科大也是如此,现在情况更具体了,关系下放了;经过研究,安徽有困难,可考虑在合师院⋯⋯”
由此,科大正式迁至合肥,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铁道兵与海军部队占用,教室、实验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宿合。
中科大艰难困苦中的凤凰涅槃
中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二分之一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到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尚不足百人。
从创校初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后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以至濒临灭亡的境地。好在中国科大这只“不死鸟”并未真正灭亡,而是逆境图存,最终“凤凰涅槃”,并很快创造出了新的辉煌,才使得我们今天对于科大的下迁不止于无尽的唏嘘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