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提到的“食气者神明而寿”中“神明”是指什么?
谢谢邀请,讲解这些古书,贵在认真。
出处与大意“食气者神明而寿”语出《淮南子·地形训》。原文是:“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这段话的意思是:食用水的鱼类善于游泳能耐寒冷,食用土的蚯蚓没有心而不息,食用木的熊罴力大爱发怒,食用草的马牛善于奔跑但愚蠢,食用树叶的蚕会抽丝作茧羽化为飞蛾,食用肉类的虎豹勇敢且凶悍,食用空气的松柏神明且长寿,食用五谷之类的人聪明但短寿,不吃食物的可以修炼为神仙。 “食气者神明而寿”最早出于《孔子家语·执辔》:“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意思和《淮南子·地形训》的意思相同,也有可能《淮南子·地形训》参照了《孔子家语·执辔》。
古人对于地理,物理的理解是:通过朴素的观察,再通过人的逻辑思维古代人对于地理,物理,他们是通过他们朴素的观察,再通过人的逻辑思维,从中领悟自然的规律,可能不一定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这也是受到古人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局限。
所以古代人在描述一些自然现象时,不可能不带入一些唯心的东西在里面,古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些有神论者。因此我们在理解古人的著作的时候,就不能迴避这样一些问题。
比如“食气”,古人可能更多的倾向于祭祀用品的气味和空气或芝兰之气,他们认为这些是可养活生命的,而且是神灵一类的生命。文中的“神明”我认为的确指的是有神论中的“神明”:
因为古人在祭祀时,他们认为神灵在“食气”;而深山中高大乔木,其杆通天,并且都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在古人眼里认为它们通“神明”也很正常。至于养生中讲的“辟谷食气”,我真不敢枉议,否定吧,有些书上讲得活灵活现;而肯定吧,我做不到,去误引他人,这种事我也不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