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顶级文人大V,给人写碑作帖能拿到多少钱?
汉朝的司马相如曾经接了一个皇家的私活,遭冷遇的皇后陈阿娇托人捎来百金,为她写一篇软文广告,司马相如写成了《长门赋》,600个字,黄金一百斤(后人也有考证说是铜)。
《旧唐书李邕传》讲,“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说明唐朝的李邕是当年的绝对大V,以至于杜甫先生都十分羡慕,有诗为证“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从诗文中可以看出,杜甫不光是羡慕,简直都带着嫉妒和恨了。
832年,白居易给元稹写《河南元公墓志铭》,1400个字,元稹家人给了铜钱70万,白居易将全额款项捐给了洛阳香山寺。有趣的是,白居易生前可能是怕别人写的不好,或干脆为后代省钱,居然给自己提前写好了一篇《醉吟先生墓志铭》。
北宋的欧阳修为宰相王旦撰写碑文,王旦之子王仲义送来金制酒盏十副、注子(古代酒壶)两把,作为给他的润笔费。欧阳修边写边开玩笑,要是有捧着酒盏的人就好了,王仲义赶紧花钱买来两个端酒的美貌侍女,欧阳修没敢收。
明代名士徐渭:曾应邀为浙江巡按胡宗宪写过一篇《镇海楼记》,六百多字,得酬金纹银二百二十两,折合三个字一两。此笔稿费被他用于购买了一处宅院,干脆给宅院取名叫做酬字堂,以示谢意。
清朝的郑板桥撕破了所谓润笔温情的面纱,开始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三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