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间,建立过哪些国家政权?

2022-01-09综合590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主要便是指从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位东汉灭亡,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攻灭南陈天下重归一统期间,长达三百七十年的乱世。按照天下形势,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三国时期(220年至280年)、两晋十六国时期(280年至420年)和南北朝时期(420年至589年)。

在此期间,中原大地上先后诞生过多达四十多个或统一、或割据的政权,其中仅是实力较为强劲的,便多达三十个。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国家。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主要便是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国家,此外在辽东还有一个公孙氏建立的燕国,不过存在感相对较低。

1、曹魏(220年至266年)。东汉末年乱世,曹操于军阀混战之中势力逐渐增强,先封魏王,后封魏王,就此奠定曹魏根基。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承丞相、魏王之位,改元延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称帝,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也称前魏、先魏。曹魏共传五帝,历四十五年,于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因司马炎篡位而亡。

2、蜀汉(221年至263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夺取荆南四郡,又夺取益州、汉中之地,创下一片基业。得知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汉”。蜀汉共传二帝,历四十三年,最终于景耀六年(263年)被曹魏所灭。

3、东吴(229年至280年)。东吴政权,乃是东汉末年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人在长江以南所创立的基业。孙权早年与刘备结盟对抗曹操,后因与刘备就荆州归属产生矛盾,又名义上依附于曹魏,被册封为吴王,后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并改年号为黄武。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孙权于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定国号为“吴”,史称东吴,也称孙吴。东吴共传五帝,历五十一年,于天纪四年(280年)被西晋所灭。

两晋十六国时期两晋十六国,顾名思义指的便是西晋、东晋以及北方曾经存在过的十六国割据政权,而除他们之外,实际还存在过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谯蜀、桓楚、翟魏、代国、宇文部、段部、吐谷浑等割据势力。

1、西晋(266年至316年)。西晋是继三国后的短暂统一王朝,由三国末期曹魏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所奠定。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接受曹奂禅位称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灭吴之后,结束分裂乱世,使得中原大地重新一统。司马炎去世之后,其子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乱政,随即引发“八王之乱”,胡人趁机发动叛乱,共传承了四帝五十一年的西晋,最终于建兴四年(316年)八月被汉赵所灭。

2、东晋(317年至420年)。“八王之乱”期间,司马睿南迁建康,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于建兴五年(317年)在建康重建晋廷,仍沿用国号“晋”,史称东晋。东晋共传十一帝,历一百零三年,最终于元熙二年(420年)被刘裕所篡,东晋灭亡。

△320年形势

3、成汉(304年至347年)。西晋末年,益州蜀郡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后李特第三子李雄并于西晋太安二年(304年)十月称帝,改元建兴,定国号为“成”。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故史称“成汉”。成汉共传六帝,最终于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被东晋所灭,其残余势力则于两年后彻底被消灭。

4、前赵(304年至329年)。前赵为西晋晚期匈奴贵族刘渊所建,其早年随西晋藩王参与“八王之乱”,后公然起兵反晋,并于西晋太安二年(304年)十一月以“兄亡弟绍”复汉为名,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汉。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十月,刘渊于左国城正式称帝,改元永凤。“平阳政变”后,刘曜于赤壁称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也称汉赵。前赵共传九帝,最终于光初十二年(329年)被后赵石虎所灭。

5、前凉(318年至376年)。前凉政权为西晋凉州刺史张轨所建,西晋灭亡之后,张氏虽表面向东晋和前赵称臣,但实际上已经形成割据政权,史称前凉。前赵光初七年(324年),汉赵封张茂为凉王,建兴四十二年(354年),张祚称帝,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史称前凉。前凉共传九位君主,最终于东晋咸安六年(376年)被前秦所灭。

△338年形势

6、后赵(319年至351年)。后赵政权为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所建,石勒早年在刘渊麾下,后被前赵封为“赵公”、“赵王”,从312年起逐渐发展为割据河北、山东的势力,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太和三年(330年)九月,石勒正式称帝。后赵共历七帝,享国三十二年,最终于永宁二年(351年)被冉魏所灭。

7、前燕(337年至370年)。前燕政权为慕容鲜卑所建,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一统慕容鲜卑各部后,自立为燕王,定国号为燕,史称前燕,东晋被迫予以承认。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在击败后赵之后,慕容皝建都龙城。慕容皝去世后,其子慕容儁则于元玺元年(352年)十一月正式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到蓟城(后又迁都邺)。前燕共传三位君主,最终于建熙十一年(370年)十一月被前秦所灭。

△前秦曾短暂统一北方

8、前秦(351年至394年)。前期政权为氐族首领苻洪所建,乃是十六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苻洪早年先后投效于前赵、后赵和东晋,后趁着后赵内乱之机,苻洪于东晋永和六年(350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但不久便被后赵石虎旧将麻秋所毒死,其子苻健代统其众,率众占据关中,并于次年自称天王,定都长安,两年后称帝。前秦共历六帝,期间曾短暂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战”后又迅速崩溃,太初九年(394年)前秦末帝苻崇在进攻西秦的战争中被杀,前秦灭亡。

9、后燕(384年至407年)。后燕为前燕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慕容垂遂借机脱离前秦控制,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在荥阳自立为燕王,定都中山(后迁往龙城),建立后燕政权。后燕历七位君主,共二十四年,最终于后燕建始元年(407年)被北燕所取代。

10、后秦(384年至417年)。后秦政权为羌族姚苌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在渭北叛秦,并于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定都北地,次年擒杀苻坚,并于太元十一年(386年)在长安称帝。后秦共传三帝,最终于永和二年(417年)在东晋刘裕的北伐中被灭。

△390年形势

11、西秦(385年至400年、409年至431年)。西秦政权为陇西鲜卑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乞伏国仁趁机于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4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改元建义,建都苑川,定国号为“秦”,史称西秦。太初十三年(400年),西秦被后秦所灭。但九年后乞伏乾归却重新复国,迁都苑川,乞伏炽磐时又迁都枹罕。西秦两次立国共历四主,最终于永弘四年(431年)被大夏所灭。

12、后凉(386年至403年)。后凉是前秦都亭侯吕光所建,苻坚于“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迅速崩溃,吕光遂消灭凉州刺史梁熙,占据姑臧、一统河西,并在苻坚死后割地自立,先后自封酒泉公、三河王,后于龙飞元年(396年)自称天王,定国号“大凉”,史称后凉。吕光去世之后,后梁陷入内乱,在传承五位君主后,于神鼎三年(403年)在后秦、南凉、北凉的围攻之下灭亡。

△402年形势

13、南凉(397年至414年)。南凉政权为秃发鲜卑所建,吕光自立为天王后,本想拉拢秃发鲜卑首领秃发乌孤,但秃发乌孤却于后凉龙飞二年(397年)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年号太初。南凉共传三位君主,最终于嘉平七年(414年)被西秦所攻灭。

14、南燕(398年至410年)。南燕为前燕慕容皝幼子慕容德所建,后燕永康二年(397年),后燕在“参合陂战役”中被北魏击败,都城中山被攻破,后燕被一分为二,驻守邺城的慕容德遂于次年南迁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北魏天兴二年(399年),滑台也被北魏攻占,慕容德又率众向东逃亡,攻取青州兖州,入据广固,并于次年称帝。慕容德去世之后,其侄子慕容超即位,在位期间又遭到东晋进攻,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刘裕攻破广固,南燕灭亡。

15、北凉(397年至439年)。北凉为后凉建康太守段业所建,趁着后凉内乱之机,段业于后凉龙飞二年(397年)自立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建都骆驼城,两年后改称凉王,改元天玺。天玺三年(401年),沮渠蒙逊夺取北凉政权,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继承凉州王霸之地。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在位时,北凉最终于北魏太延五年(439年)被北魏所灭。

△420年形势

16、西凉(400年至421年)。西凉政权为北凉敦煌太守李暠所建,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建初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迁都酒泉,定国号为“凉”,并向东晋称臣,史称西凉。西凉共传三代,于永建二年(421年)被北凉攻灭。

17、北燕(407年至436年)。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但仅仅两年后(409年),慕容云便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龙城。北燕共传慕容云、冯跋、冯弘三帝,最终于太兴六年(436年)被北魏所灭。

18、大夏(407年至431年)。大夏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所建,早年曾在后秦任职,后于义熙三年(407年)背叛后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他认为匈奴是夏启的后代,故定国号为大夏,又称胡夏、赫连夏。元嘉二年(425年),赫连勃勃去世,太子赫连昌即位,但在位仅三年,北魏便于元嘉四年(427年)攻破统万城,赫连昌之弟赫连定又在平凉僭称帝号,最终于元嘉八年(431年)彻底被北魏所灭。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则主要是分为南北两个方面,其中南朝主要是指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而北朝则主要是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曾附庸于北周的西梁国,不过存在感稍低。

△445年形势

1、刘宋(420年至479年)。也称南朝宋,乃东晋末年权臣刘裕所建。东晋末年内忧外患,刘裕以军功起家,对内平定孙恩、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对外攻灭南燕、后秦、仇池等国,一跃成为东晋末年绝对权臣。元熙二年(420年),刘裕接受晋恭帝禅让而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刘宋共传四世,历经十帝,最终于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被权臣萧道成所篡。

2、南齐(479年至502年)。也称南朝齐,乃刘宋末年权臣萧道成所建。萧道成在宋明帝时期曾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去世后,受命辅政的萧道成开始逐渐攫取朝中大权,并掌握禁军。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宋后废帝刘昱被杀,萧道成拥立刘准即位,被封为齐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接受宋顺帝禅位称帝,自立为帝,建立南齐。南齐立国仅二十三年,便于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被萧衍所篡。

△479年形势

3、南梁(502年至557年)。也称南朝梁,乃南齐末年权臣萧衍所建。萧衍本为南齐宗室之后,因此入仕后很快便做到了雍州刺史的高位,后因兄长萧懿被萧宝卷所杀,遂率众杀死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开始独揽朝中大全。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衍在群臣的拥戴和萧宝融的默许下,建立梁朝,史称南梁。南梁存国五十五年,后于太平二年(557年)被陈霸先所篡,其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残余势力则于北周武成二年(560年)被北周所灭。

4、南陈(557年至589年)。也称南朝陈,乃南梁末年权臣陈霸先所建。陈霸先于南梁末年入仕,因解救萧映而备受梁武帝器重,后又参与平定“侯景之乱”、抵御北齐进攻,得以位居司空。南梁末年乱局中,陈霸先杀死王僧辩,废黜王僧辩拥立的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朝中大权则全部落入陈霸先之手。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霸先接受萧方智禅位,建立南梁。南梁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最终于祯明三年(589年)被隋朝攻灭。

5、北魏(386年至534年)。北魏政权由拓跋鲜卑所建,乃北朝第一个王朝。前秦于“淝水之战”后崩溃,拓跋珪遂于前秦太安二年(386年)纠集旧部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又改称魏王。皇始三年(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并于同年七月迁都平城。此后,北魏先后攻灭后燕、大夏、北燕、北凉、等国,于太武帝拓跋焘时统一北方,又于孝文帝拓跋宏时迁都洛阳。“六镇之乱”和“河阴之变”后,北魏皇室大权旁落,最终于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535年形势

6、东魏(534年至550年)。北魏末年,尔朱荣于“河阴之变”后掌握朝政,后魏孝庄帝元子攸杀尔朱荣,但随即又被尔朱荣侄子尔朱兆所杀,尔朱兆又改立元恭为帝。太昌元年(532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尔朱氏势力,杀元恭,改立元修为帝。永熙三年(534年),元修因不愿受高欢控制,遂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便于同年十月改立元善见为帝,仍沿用国号“魏”,史称东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东魏被高欢之子高洋所篡。

7、西魏(535年至556年)。西魏政权由北魏重臣宇文泰所建。永熙三年(534年),元修逃入关中投奔宇文泰,但同年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便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仍沿用国号“魏”,史称西魏。西魏共传两代三帝,历二十二年,宇文泰于魏恭帝三年(556年)病逝后,其侄宇文护掌权,次年魏恭帝被迫禅位,西魏灭亡。

△557年形势

8、北齐(550年至577年)。东魏政权由北魏末年权臣高欢及其子高澄所奠定,高欢去世之后,高澄承袭其位,但不久便被家奴刺杀身亡,其弟高洋又继承其位,并于武定八年(550年)五月,迫使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齐”,建元天保, 建都邺城,史称北齐。北齐共传六帝,享国二十八年,最终于隆化元年十二月(577年1月)被北周攻灭。

9、北周(557年至581年)。北周政权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其子宇文觉继承天王、周公之位。次年初,宇文护废西魏恭帝,拥立宇文觉为帝,定国号为“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北周共历五帝,享国二十四年,最终于大定元年(581年)二月被权臣杨坚所篡。

△589年形势

如上,从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篡汉建魏,就此拉开魏晋南北朝乱世序幕,在此后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岁月中,中原大地虽然曾在西晋时短暂统一,但基本处于战乱之中,直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攻灭南陈,天下才重归一统。

而在此期间,先后诞生过大量或统一、或割据的政权,而以上三十个只是其中实力较为强劲的而已。除了他们之外,还曾短暂存在过燕国(三国时公孙政权)、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谯蜀、桓楚、翟魏、代国、宇文部、段部、吐谷浑、西梁等割据政权,这些政权要么存在时间较短,要么长期沦为附庸,因此并未将其列入。

相关文章

“清朝”是从哪里来的?

明朝时,在中国东北地区生活着一支少数民族“女真族”。女真族历史上曾建立“金朝”,灭“北宋”、攻“南宋”,后亡于“蒙古”。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之名"誓师伐明”。 努尔哈赤去世后,第八子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

《康熙王朝》中鳌拜让济世做康熙帝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历史上的济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别让电视剧蒙蔽了你的双眼,此济世非彼济世,此帝师是个虚无飘渺的人,历史上是无从查证,历史上济世并不是顺治帝(福临)和康熙帝(玄烨)的帝师,那么这个济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人呢?济世(剧中),是崇祯皇帝钦点的明末状元,称是两朝帝师。 康熙王朝中说鳌拜找来济世给康熙帝当帝师的目的很明确,安插在康熙帝身边,...

天国到底好不好?如果太平天国推翻清朝中华发展轨迹将何去何从?

中国为什么会经历了晚清那么腐败无能的时期呢?那是因为长期锁国不知道西方工业的厉害。那新中国又如何能够崛起呢?靠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团结百姓,另外一个坚持斗争。 我们先来看看,太平天国的战力。通常这个政权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都是一些农民什么的在指挥、战斗,他们的装备很差,打仗只靠不怕死的冲劲。但是事实上...

清朝很富,人才很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大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呢?

导致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清王朝“被历史抛弃了”。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被摧古拉朽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抓住了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红利,顺势掌握了“世界的大势”,发展起来自然顺风顺水、一日千里。反观清王朝...

《画江湖之不良人》:不良帅到底是不是反派,除掉假李是为了帮助李星云铺路吗?

随着《画江湖之不良人》的更新,我们可以知道,不良帅时隔多年,总算是决定背叛大唐,而选择走向李星云的对立面。尽管有网友依旧不相信不良帅会背叛大唐,但如果我们联想不良帅利用李茂贞对龙泉宝藏的贪恋而离开岐国16年、利用假牌李星云作为棋子只为帮助李星云养成王霸之心,我们似乎看到了不良帅的阴暗面,这和我们一般...

明朝灭亡时,到底有多惨?全中国损失多少人口?

从明神宗后期开始,明朝的国势便开始走上下坡路。此时,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清)迅速崛起,并日渐成为明朝在关外的心腹大患。为了征剿后金,明神宗向民间大征“辽饷”,结果非但没能消灭努尔哈赤,反倒因为横征暴敛,导致大批农民破产,由此为大规模的民变埋下伏笔。 明光宗、熹宗在位时,情况非但没见好转...

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你好,我是国风 好吧,这么跟你说。即假设你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强匪,占领了一个村庄。再假设你没有吃人的习惯,还需要到村里三天两头抢点粮食喂饱肚子。你会在抢粮食的同时把村里的人杀个精光吗?什么人会傻到不知道把人杀光了之后自己吃饭的本钱都没了! 再说张献忠,他是个农民起义军头领。本身就是个农民,即便有些暴戾...

越南被中国统治了一千多年,为什么没被同化成一个国家?

古代中国一直没有在南越建立过政权,所以说对越南统治一千多年的说法不准确。而且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与近现代国家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这个“朝”字,强调的是统治力,而不是近代英语里的“country”。中央政府统治力下降或改朝换代的时候,周边的独立政权就会多起来。独立的那个北越国家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福建军...

谁能讲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图为:隋文帝画像) 谢邀回答问题,问:谁能讲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历史。 自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共三百六十余年,在这段时期政权的更替非常频繁,时而更替,时而并存,想讲清楚这段历史难度不小,我也只能讲一下大概。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政权频繁更換的历史时期。从魏至隋期间的三...

谈谈你对魏晋南北朝的理解?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山著名的乱世,这一时期出现了“五胡乱华”的现象,也出现了“十六国”的政权,这么多的政权,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它深刻的时代背景,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双向的。在造成破坏的时候,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