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到底去哪里了?

2022-01-10综合482

为了给长孙朱允炆铺就一条当皇帝的平坦大道,朱元璋生前禅精竭虑、用尽心思,稍有怀疑的人,果断诛杀。

但是,朱元璋到底舍不得诛杀自己的儿子们,还是留下了祸根。

1402年,朱允炆当皇帝的第四年,六月十三,朱元璋儿子朱棣率领军队,兵临南京城下。

守卫南京城金川门的大将朱橞和李景隆,在城门楼上,看见朱棣的旌旗伞盖,稍作犹豫后,走下城楼,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入南京城。

燕王朱棣率领军队正向皇宫赶去,路途上,看见皇宫浓烟滚滚,很快火焰冲天,曾经辉煌壮丽的明朝皇宫被熊熊大火吞没了。

大火吞没了建筑,却不能眠灭人心,很多人都在猜测:皇宫的主人建文帝朱允炆到哪里去了?

朱棣使用两手处理建文帝

朱棣没有见到朱允炆本人,也没有看见朱允炆的尸体。

但是,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当皇帝,朱棣命人在皇宫的废墟上寻找朱允炆的尸体。

只有找到朱允炆尸体,然后昭告天下朱允炆死了,朱棣才有充足的理由登上皇帝的宝座。

士兵找到一具尸体,不知道是谁的,他们把尸体抬到朱棣面前。

朱棣让幸存的太监指认尸体。朱棣问:是皇上吗?

太监非常聪明,领会了朱棣的用意,向朱棣禀报:正是皇上!

朱棣走到尸体旁边,蹲下身来,拉着尸体的一只手,放声大哭。

哭了一会,朱棣对着尸体说:傻小子,何必这样呢?!

六月二十日,朱棣率领朝中大臣,用天子的礼仪,将朱允炆安葬下陵。

经过朱棣的安排与造势,全国上下民众都知道建文帝朱允炆已经死亡,并且安葬了。

虽然朱棣安排手下将领放火烧了皇宫,但是,不能确定建文帝是不是真的烧死了。

有人悄悄告诉朱棣:朱允炆跑到南方去了,很可能要逃往南洋。

朱棣害怕朱允炆没死,也害怕朱允炆没死的消息在民间传播开来,因为他担心前辈旧臣仍然以朱允炆为皇上,一心恢复建文帝的江山。

所以,朱棣安排自己的心腹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以弘扬国威为名,实际上是寻找朱允炆。

如果找到朱允炆,自然果断处死,不留后患;

如果找不到,也可以彻底断绝天下人怀念故主的心思。

朱棣用心十分缜密,那么,他能否实现心愿呢?

朱允炆流落何方?

就在朱棣燕军包围南京城之后,朱允炆知道大势已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逃出京城,保留性命。

宫中忠臣也为建文帝出谋划策,一位近臣偷偷神秘地告诉建文帝朱允炆,最好办法就是化妆出城。

如何化妆?

反复商议之后,君臣二人决定剃光头发,打扮成和尚。

南京城门还没有打开的时候,朱允炆与近臣以和尚的身份混在百姓中,逃出了南京。

朱允炆与随行和尚一路逃往大西南,直到云南边境,辗转飘向南洋。

部分京官去向成谜

不仅仅朱允炆化妆逃走了,还有一部分京官也逃出了南京城。

朱允炆化妆成和尚出城的那天深夜,南京城墙的阴暗之处,有人顺着绳子滑下,逃到城外。

一个晚上,南京城内40多位名臣志士失踪不见了。

朱棣命人四处搜寻,有近20人被找到,抓了回京。

那些没有被抓回来的人,要么去寻找建文帝、要么跟随建文帝到南洋去了。

这些逃走的人,大多数都被明成祖写入了“奸臣榜”上。

建文帝朱允炆叶落归根?

靖难之役之后,又过了几十年,1441年,已经到了明英宗正统六年,突然有一天,一个老和尚来到广西思恩州,求见知州。

知州见到和尚,问他是什么人?

和尚回答:我是建文帝。

知州十分惊讶,先稳住和尚以及随从一行12人,然后,一面命人火速到京城去奏报这件事;一面安排一批军人解送他们到京城去。

明英宗命令御史审问老和尚,也就是自称建文帝的老人。

老和尚声称自己64岁,年龄与朱允炆确实符合。

老和尚说,自己知道在世时间不多了,很想死后安葬在明孝陵旁边,所以,特来投奔当今皇上。

当时朝廷中有一个老太监,名字叫吴亮,曾经服侍过建文帝。

明英宗命令老太监吴亮前去辨别老和尚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

时间太久,朱允炆相貌变化较大,老太监吴亮拿不准。

但是,朱允炆却记得很清楚,一眼认出太监吴亮。

吴亮故意谎称自己不是吴亮,试探老和尚能不能回忆一些往事,朱允炆真的说出一段宫廷旧事。

有一次在御便殿进膳,服侍皇上的太监是吴亮。

那次建文帝吃鹅肉,是合肥进贡的。

一块鹅肉从餐桌上掉到地面,皇上说赏给吴亮吃。

吴亮放下酒壶,趴到地上,像一条狗一样,用嘴把那块鹅肉吸进嘴中,然后吃掉了。

讲完后,朱允炆问老太监吴亮:还记得这件事吗?

听到这里,吴亮跪到地上,放声大哭。

哭了一会,明英宗问吴亮:是不是朱允炆?

吴亮说:当年建文帝右脚小脚趾旁边的脚趾缝有一颗黑色的大痣,不知道在不在了?

朱允炆脱下鞋子,让吴亮仔细看看。

与吴亮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吴亮上前抱住朱允炆的右脚,又是一阵嚎啕大哭。

吴亮不知道该讲真话,还是该讲假话,一句话没说,回到自己卧室,上吊自尽了。

明英宗从吴亮的一系列表现上判断,老和尚一定是建文帝朱允炆,便将他及其随从,临时安排在皇宫最西端的那几间空房子中。

根据朱允炆自己要求,明英宗随后将朱允炆安置到南京居住生活。

一年时间不到,朱允炆去世了,安葬在明孝陵旁边。

也有人说,靖难之役后的建文帝朱允炆都是传说,因为,明成祖朱棣不会让真实的朱允炆存在人间。

一段明朝历史,让人满目泪水。

相关文章

锦衣卫究竟有多厉害?

锦衣卫并不厉害,是儒家文人对他们的抹黑。 在明朝以前,哪怕是在宦官势力强大的东汉和唐朝,宦官的活动范围也局限在皇宫里。东汉末年发生过“十常侍乱政”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写进了《三国演义》。当时有十个位高权重的宦官,被称为“十常侍”。十常侍想要杀掉大将军何进,他们在皇宫外根本没有势力,就只好假传太后...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这是明史当中对于徐达的记载,其中濠人指代的是濠州,说的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这也意味着他和朱元璋是老乡。 由于家中世代为农,所以生活可能和朱元璋差不多,连块埋父亲的地都找不到。当年郭子兴造反的时候,徐达也加入了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结识了朱元璋,成为了他的部下。 朱元璋屠戮功...

大明16帝,你对哪个皇帝印象最深?最喜欢哪个皇帝?

?#原创首发# #新知 首发# ?明成祖朱棣,别说大明16位皇帝,就是所有490多位皇帝中,也是一个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有作为皇帝!空口无凭,以史实验证。 ?朱棣(明成祖),1403—1424在位22年,年号——永乐。 ?修建营造紫禁城: △明成祖时期,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成为古代城...

朱棣远征的斡难河畔是在外兴安岭的海参崴附近吗?

很抱歉,不在。 首先请看下图: 海参崴,俄语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亚欧大陆东面,阿穆尔和半岛最南端,海参崴是他的原名。海参崴这个名字出自满语,翻译成汉语为“海边的小渔村”,崴是洼地的意思,这里因盛产海参,由此而得名。俄国人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东方统治者”或是“统治东方”的意思。 据历史记载,...

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

朱元璋,大明朝开国皇帝,其有一子,名为朱标,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立为太子,朱元璋打算在自己驾崩之后,将他打下的江山交给这位太子朱标。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以他的能力,接管明朝定是一位明君。 太子朱标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得到了当时满朝文武的认可,他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可惜在这个时候...

大明朝哪位皇帝最想让你探讨?哪位皇帝不知去向,你能知道多少?有何依据?

大明朝建文帝是我最想探讨的问题。他的生死之迷,耐人寻味。 朱棣攻陷南京后,大肆屠杀与建文有关朝臣;销毁与建文有关的文献。朱棣命人重新修纂《太祖实录》,掩盖其事实的真相,宣称建文与皇宫一起烧死,来证明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建文帝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自在靖难之变的失败,历史硬把推向弱者群体的一方,也许是出...

崇祯皇帝是朱棣的后人吗?有何依据?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朱棣的后人。他们的关系见下面的图表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成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本来皇帝宝座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大哥朱标早逝,老爹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不争气,盲目的削藩,被自己四叔从皇帝宝座赶下了,不知所踪。朱棣在南京...

明朝16个皇帝的个人能力,贡献度放在一起,怎么排名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大明16帝,一个比一个有个性,且都因某些因素黑得够惨。实际上大明皇帝草包的真不多,先说结论:1、明太祖朱元璋(洪武)。2、明成祖朱棣(永乐)。3、明仁宗朱高炽(洪熙)。4、明宣宗朱瞻基(宣德)。5、明宪宗朱见深(成化)。6、明孝宗朱佑樘(弘治)。7、明武宗朱厚照(正德)。8、明...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

明朝有16个皇帝,在《明史》当中,至少有10个以上是昏君,真不知道张廷玉这位大兄弟怎么下得去笔的!难道明朝真的就没几个明君吗? 其实按照综合实力和贡献,做一个排名的话,还是能挑出不少明君的。尤其是一个王朝的前中期,明君自然是不会少的。 我认为明朝的16位皇帝,大致上可以分成这么四个梯队: 第一个梯队...

有人说郑和曾意外找到了朱允炆的下落,为什么有的史书中没记载此事呢?

郑和找到建文帝下落的说法,并不可靠。 根据史料推测,找到建文帝下落的人,应该是胡潆。胡潆与郑和都负有秘密使命,便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一个在国内找,一个在国外找。 永乐皇帝朱棣篡位夺取后,仍然睡不安寝,原因是建文帝的生死成了一个未解之谜。据说建文帝自焚于南京的皇宫,可是那仅仅是一具烧得焦黑的尸体,如何...

建文帝的下落之谜,你怎么看?

感谢提问,大狮来答。 古往今来,有关建文帝下落之谜说法颇多,总结起来,无外乎三点。第一种便是自焚之说。永乐《太宗实录》以及《明史稿》记载,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成,只好下令死守。却不想金川门被叛将李景隆打开,燕军旋即入城。满朝文武见来者凶猛,遂纷纷倒戈。 眼见大势已去,建...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汉朝、明朝哪个朝代军力更强盛?

在中国封建社会,汉、唐、明等朝代,都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南压之势。即使如一代英雄刘邦以三十万大军于汉高祖七年(前200)追杀匈奴于山西大同平城一个叫白登的小地方,却被匈奴首领冒顿以衣着三种颜色的精锐骑兵四面围困至七天七夜,又冷又饿,虽然由陈平用计脱离了险境,但是,究竟用了什么计策,史书均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