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范仲淹什么关系?有何依据?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世人称之为苏东坡。老家四川眉山,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江苏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这两人之间没什么关系,更称不上所谓的好朋友。
首先,从年龄上分析,范仲淹出生在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范仲淹比苏轼大了四十八岁,接近半个世纪了。时间上的巨大的差距,决定了二人之间不可能存在交集。
其次,两个人的领域不同,范仲淹虽说也是北宋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主要成就还是倾向于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心系国家百姓之安危,写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这也是是道范仲淹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泰州任西溪盐仓监时,主张重修了捍海堰。为当地人民的生活、种植和产盐提供了保障,在防御水患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被当地人命名为范公堤,至今还遗址留存。
庆历三年(1034年),面对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体系,范仲淹上书提出改革吏治,涉及从政治到科举的多个当面与领域。后短短几个月,局面焕然一新。
不仅在政治上,军事方面也成绩突出。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奉命调往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当地的地理形势,提出主动防御的守边策略,在要害之地加强防御工事,并训练边塞军队以守为攻。
在军队制度上,取缔官职带兵的旧制,改为视敌情而选择的灵活应变战术。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使军队面貌一新,提高了军队的应变和作战能力。后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名将,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强军。
也正因为范仲淹一生都倾注与政治,所以在文学上诗词仅留下五首,但每一首也都是脍炙人口。像《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文学上无论散文还是诗词,他的立足点也是在政治上。与范仲淹有关系的人是同时期的晏殊与欧阳修。
而苏轼的主要成就是文学上,尤其是诗词与绘画。所以说,两个人无论从年龄还是领域上分析,都不可能产生关联。好朋友或许有可能,可惜是君生我已老,因此也存在一起共事的经历。
苏轼是乐天豪放派的代表人,与同派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欧阳修又并称为“欧苏”。柳宗元、韩愈、欧阳修、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王安石以及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而这个“唐宋八大家”着重的是立足于文学角度,因此,在政治上突出的范仲淹没有上榜。
与这两个有关系的人与事,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苏轼,仅他们一家人也说不完。所以篇幅有限,你所要求的详细介绍,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此也只能简单说一下,敬请谅解。
与范仲淹同期的晏殊,也是个政治家、文学家。以词著于文坛尤其擅长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像我们熟悉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像《醉翁亭记》、《卖油翁》以及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黄庭坚与苏轼亦师亦友,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又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还有个人与苏轼也颇多交往,那就是佛印和尚。一个大才子一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相互调侃。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苏轼回家在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的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说佛印像牛粪,那可想而知你,你心中只有牛粪。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新知里等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