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称“江湖人士”?

2022-01-19综合452

“江湖”一词,源于古代户籍制度。简单说,江,即是指江浙;湖,即是指两湖。

江湖地区,是古代挂名户籍的源头。

古代户籍制度过于严苛,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民间出现了挂名户籍。

古代,人力即是一切。所以古代禁锢人口流动,尽量禁止脱籍,以稳定社会形态。比如说在秦汉时期,想要离开原籍,必须得到“乡啬夫”的批准。又比如明代,规定“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离乡百里,即验文引。”也就是说,离开原籍百里,麻烦就来了。

但是,百姓有出行的需要。如何得到批准离开原籍呢?就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什么理由最合适呢?就是改动“附籍”。

古代户籍,有公民,有私民,有正籍,有附籍。只要你是良籍,也就是自由民,你就可以搞一个附籍。私民,不可以。公民,即良籍普通百姓。私民,即从属于权势人家的奴仆。正籍,就是正经的籍贯登记。附籍,既可以是正式的,比如流民再就业;也可以是临时的,比如商籍。

古代江湖地区,就有一个特殊的附籍,从周代就有了,各朝代的叫法不一样:秦汉时期称“纳粟役”,两晋时期称“佃调”,南北朝和隋代称为“括户”,唐代称为“番匠”,宋代称为“当行”,元明清三代称“匠户”。

这个附籍,包括所有的手工业者及打工者,没有固定的叫法,这个附籍表示的是为国家服役,并且是朝廷认可的流动人口。

江湖地区,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劳役。农作、河工、制造业等等,永远是人力不足的。这种附籍,实际上受各种限制都很多,惟一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到处乱跑,是朝廷认可的流动人口,不受离籍限制。

于是有出行需要的人,为自己搞一个这样的附籍,打着“为朝廷服役”的幌子满世界乱跑。有了这个旗号,也就少了很多麻烦。

由于江湖地区永远存在人力缺口,所以附籍的指向都是江浙两湖地区。久之,这类挂名附籍就以“江湖”代称。所谓“江湖人”,就说明是这种拿着挂名附籍的人。挂名附籍当然是非法的,但由于取证困难,再加上世道黑暗,也没人较真。

比如史料记载,宋代的时候,建康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说“留都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朝廷也知道这帮挂附籍的家伙来路不正,并不是真的为朝廷服役,但也没法管。

当然,挂这个名也不容易,需要上下打点,钱不少花。但不管怎么说,可以满世界乱跑了。

为什么不直接造假户籍?古代在户籍制度上,除了宋代,其余朝代都有百姓连坐,要百姓相互监督、揭发,发现有假冒户口和篡改年龄及其他信息的,连邻居一律严惩,所以没法造假。

历史上,挂这类附籍,最有名的一个人,是“诗仙”李白。史料记载,李白青年时到处旅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直挂的是梁园宗府的“差科”之名,换句话说就是打着“为宗府办事”的旗号到处乱跑,没人管得了他。宗府,就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郢国公宗楚客的家,当时的主人,就是李白少年时的战友、宗楚客的孙子宗璟,后来李白娶了宗璟的寡妇姐姐宗瑛。

而等李白当了官以后,就不需要这玩意了。古代的严苛法律,向来是限民不限官,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