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会战中,中国军队是如何完胜日军的?
在目前的许多网络文章中,都把1945年春的湘西大捷,视为王耀武抗日生涯的巅峰之战,一通通吹得神乎其神。然而如果深耕抗日战争史,你就会发现,随便派个八路军的主力旅长过去指挥第四方面军,湘西会战的战果都应该会更巨大更完美,笔者恰恰以为,这是王耀武军事能力下滑的开始。
(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
这里绝对没有诬蔑抗日名将的意思,因为1945年湘西会战的双方实力差距非常明显:日本人动用了第20军的四个师团和第11军的一个师团(从全州出动),而实际上全体出动的仅有一个第116师团(甲级师团),其它第47师团、第64师团、第68师团各只派出了一个支队(均为旅团级),第11军之第34师团则只出动了一个木佐联队。
除了第116师团因被升格为甲级师团(三单位制),满编兵力仍有20000人左右外,此时日军师团普遍在13000到14000人左右,并且坂西一良第20军的其它三个师团都是渣渣,要么是乙级师团,要么是下辖两个“独立步兵旅团”的丁级师团。即便是第116师团,也因为在衡阳战役中的惨重伤亡,部队里充斥着大量新兵,至于第64和第68师团更不用说了,而第47师团干脆是在国内新编的。
(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
真正担负“芷江作战”主攻任务的,其实只有第116师团、第47师团重广支队、第68师团关根支队(配属第34师团的那个联队),分三路攻向雪峰山,满打满算不超过50000人。而第64师团的一个独立步兵旅团、另外两个独立混成旅团(注意番号区别)都是在战场外围,担任牵制性的作战任务,所以鬼子总兵力根本不到80000人,其中主攻方向更是只有约50000人。
而应战的中国军队兵力高达九个军26个师20余万人,其中仅作战主力第四方面军就有近12万人马,包括王耀武基本部队的第74军、第73军、第100军和胡琏的第18军。参战部队同时包括汤恩伯第三方面军所属两个集团军(李玉堂和王敬久)各一部,以及湖南地方部队等等,另外,还特地从昆明空运来廖耀湘的新六军作为总预备队。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上述各军中,新六军是全套美械装备,那是驻印军的编制标准,第74军、第73军和第18军也完成了半数的美械换装,比如第74军的51师、第18军的11师等等,也就是说,王耀武可以调动的美械和半美械部队,总兵力也不低于10万人。汤恩伯第三方面军也有部分部队开始换装,所以中国军队不仅在兵力上,包括在整体装备上,也完全碾压当面日军。
这还不算,日本人之所以攻击雪峰山,是想摧毁山那边的芷江空军基地,也是中美联合航空队当时最大的空军基地,驻有战斗机和轰炸机300多架。很显然,芷江机场距离战场出奇的近,不仅战机滞空时间特长,扫射轰炸完了以后分分钟加油挂弹重新来过。所以在湘西会战中,中国军队占据着绝对制空权,注意是绝对,日本陆航一点点机会都没有。
(王耀武和美军顾问)
而且芷江基地由于空运便捷,还储存了海量的弹药汽油和粮食,尤其是美械弹药非常充足,所以前线部队完全不用担心后勤供应问题,撒开了欢扫射就可以了。在美军的协助下,什么医疗、通讯、工程方方面面也都通通不是问题,连湘西民众也大力支持抗敌,踊跃组织武装袭扰日军,之前写过关于湘西“嗅枪队”的文章,想必铁粉们都记忆犹新。
还有一点,那就是湘西的雪峰山脉非常险峻,特别适合阻击战、游击战以及合围作战,抗战八年,日军始终未敢窥视湘西,也是因为地形之复杂。那么好了,如此明显的军力优势,彻底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只要不是特别的蠢才,这个仗有打不赢的道理吗?然而在战役之初,王耀武还是做不到信心满满。
(罗卓英曾经是王耀武的上级)
湘西会战的最高指挥官,得算是坐镇芷江七里桥督战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当然了,只是督战而已,实际负责的仍然是前出到安江的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王耀武和参谋长邱维达研究了半天,制定的作战计划要旨是:让开当面,剪断两翼,分割包围,聚而歼之。这个作战计划看起来很拉风很有气势,其实还是上高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核心理念:“后退决战”。
也就是说,时间已经进入1945年,中央军精锐部队仍然缺乏跟日军对攻的勇气,总想先挫日军锋芒然后再说,王耀武跟随罗卓英和薛岳征战多年,耳熏目染,仍然不能免俗。笔者并不赞成过度美化抗日将领的军事能力,实际从之前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的进程来看,王耀武作战虽然卖力虽然勇猛,但是其大兵团指挥能力真心一般,主要是官升得太快了,从军长到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再到方面军司令官,仅仅两年时间,他当个军长最合适。
(胡琏)
怎么形容呢?湘西会战的开局,就好像一个残废拿着一把水果刀,主动攻击一个抡着狼牙棒的壮汉,然后壮汉还先让了三招,任凭残废先动手。那么结果也是注定的,三路日军最开始的进展貌似顺利,因为第四方面军已经“让开当面”,等到王耀武的部队还手时,战场情况瞬间变得一边倒了,在汤姆逊冲锋枪和美式山炮的打击下,日本鬼子完全招架不住,很快就败下阵来。重广支队对美械部队的评价是:“重庆军的战斗意志及战法,与过去的中国军完全不同,面目一新,火力的集中极为准确巧妙”。
而中美联合航空队的空中打击,更是让日军吃尽苦头,整个湘西会战期间,只有最后时段日军出动过两架运输机冒险空投食品和药品,其他时间根本看不见日本飞机。战场上,美制战机不断投下炸弹和燃烧弹,把日本士兵一个个炸成了“火人”,并且在空中还可以观察到日军的一切动向,给王耀武的作战指挥提供准确的情报,日本人的回忆是:“敌机反复来袭,扫射轰炸,猖狂之极”,要说日本人也真是不要脸,1937年和1938年他们何尝不是如此猖狂。
(何应钦)
比如1945年4月12日,日军34师团木佐联队进攻新宁,守军是第74军第58师的一个营,就是这个营硬顶了数千鬼子三天,给日军以大量杀伤后全身而退,这在之前简直是不可想像的,所以说,王耀武在湘西会战中手里的牌,远远硬于对手,有点忒小心了。战至5月4日,日酋坂西一良中将已经发现情况不妙了:两翼的两个支队被肢解击溃,中路第116师团陷入重围,于是下令全线撤退。
也是这一天,王耀武下达了全面反攻的命令,时间稍稍有些晚,如果早于日军撤退之前总攻,这50000鬼子兵全得报销在雪峰山下,即便如此,王耀武仍有机会,那就是从常德南下的胡琏第18军先头部队,业已迫近雪峰山的“山门”。其中杨伯涛全套美械的第11时,仅用两个小时就击溃日军,完全控制了山门两侧的高地,关门打狗的态势正在形成。奉冈村宁次命令到邵阳了解战况的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已经不是要不要撤回来的问题了,而是还能不能撤回来!
(廖耀湘)
第 116师团各联队撤出山门时,属于不要命的狂奔,也就是冒着山上第11师的枪林弹雨,携带伤员强行突围,如果王耀武投入胡琏第18军的全部封锁山门,曾经在常德、在衡阳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第116师团,完全可能被全歼在这里。最终,在何应钦“穷寇勿追”的态度下,王耀武电令第11师放了一个口子,也没有将胡琏所部全部压上,第116师团逃出一半人马。
湘西会战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以伤亡20000人冒头的代价,毙伤日军35000余人,即便是日本人自己,承认的伤亡也有27000余人,是全面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唯一一次伤亡少于日军的大型会战,其中还俘虏了400多鬼子兵,不过大多都是少年兵。然而由于高层指挥上的过分小心和失误,在绝对优势的军力下,最终却未能全歼任何一个鬼子联队以上建制,也没有缴获一面联队旗,总是感觉差点意思。
所以对湘西会战最准确的诠释,是王耀武“大败”当面日军,用“完胜”是不恰当的,因为确实有美中不足。王耀武这一年当选所谓的“中委”,开始从军人向政客转变,从此以后,没见打什么好仗了。
(冈村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