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研究生毕业后,与自己的导师为何会出现“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
一位大学室友前段时间联系我,问我在哪里打拼,我才想到,他已经研究生毕业几年了!不知道现在过得怎么样了?不过当与他聊起现在的工作的时候,他却告诉我,他已经离职了,正在寻找工作,问我能否拉他一把。
不过我也没有能力啊!于是我就建议他去找自己的导师,看看能不能再一次参加校园里面的招聘,不过他却说,最不愿意联系的人就是自己的导师。我真的很好奇这是为什么?
大四考研失败,毅然决然回到老家,选择二战记得大四的那一年,我和室友一起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由于我已经拿到了一份offer,所以也没有用心学习,就这样走了个形式,成绩下来后,也就两百来分吧!
室友由于没有找到工作,在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学习非常努力,不过分数下来后,他也是和我一样,两百来分,真不知他是否真的用心学习了。
大四下学期的时候,大家都在准备毕业论文,也就没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了,虽然在春季,还有一些公司来我校招人,不过那都是秋招没有招满的公司,能够成功拿到offer的人,那是寥寥无几了。
室友虽然也会去参加这些招聘会,不过却没有多大的动力,总感觉他是在敷衍,因为他每次都能进入面试环节,然而却总是被刷下来。
我们宿舍的其他人都在为他着急,不过他本人确实毫不在乎,等到大家都在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也就不再多劝了,毕竟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就这样,到了六月份,毕业答辩的时刻到来了,由于都是自己学院的老师,老师也没有过多的卡人,我们寝室六人都在一辩的时候通过了。
答辩通过后,也没有压力了,寝室六人一起出去喝了一顿,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宿舍大门已经关闭,我们六人只好待在操场上,谈天说地到天亮。
毕业后各奔东西,他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联系逐渐减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的朋友圈里居然有一条说说,好像是:距离考研还有多少天,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吐槽。
于是我就去联系他,他告诉我,没有找到工作,于是决定选择二战,希望能够考上家乡的那所大学。
我这才得知,他选择了再一次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
冬去春来,从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他展示的录取通知书,我意识到他成功了,没有白费这一年的努力由于没有了共同语言,联系的次数越来越少,不过我还在关注着他的考研结果,所以没事的时候,都会去他的朋友圈里看看。
年底,在家里休假的时候,他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分数也不是很高,勉强超过国家线,我真的很为他担忧,不知道这次的结果怎么样!
等到五月份的时候,他考研的结果终于下来了,成功被家乡的那所大学录取,他也因此成为了我们宿舍里唯一一个研究生。看来这一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获得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等到开学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了,真的羡慕他,又多了几个月的假期。
等他成为研究生之后,我俩就不再联系了,因为没有共同话题了,就这样过去了几年。
虽然羡慕他的成功,不过我也没有过多的想法,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选择继续学习,我选择就业进入社会。
大学毕业之后的这几年里,也从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室友结婚的消息,当然更多的还是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进入了社会之后,才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直就是一步一个坑啊!
又一次联系却是有求于我,不过我也没有能力帮他,让他找导师寻求帮助,他却说:最不愿意联系的人就是自己的导师没想到前一段时间,他又一次与我联系,问我能否帮他找份工作,不过作为一个职场失败者,我也没有能力却帮他。
聊着聊着,我突然意识到,他可以去找自己的导师,看看能不能再一次参加校园里面的招聘。因为我们公司就有一位同事,他就是在毕业两年后,通过寻找自己的大学老师,重新参加校园里面的招聘,进入了我们公司。
当我建议他去找自己的导师的时候,他愣住了,沉默了几秒后,“唉!我现在最不想见到的人就是我的导师!”这就是他的原话。
我真的很好奇,与自己的导师相处三年,如果没有发生口角之争,那么两人的关系应该不错吧!毕竟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家人,还有几人能够与自己相处这么久的时间呢?
于是我就问他,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
根据他所说的内容,我总结出以下三点:
1、研一的时候,一直帮导师做实验,但是做出成果之后,发表的论文,连个名字都没有加上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导师让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无偿为自己打工的事情,不过我却认为这是好事,这样做可以锻炼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提前接触研究项目,也可以为自己研二的课题打下基础!
不过室友却说,研一的时候,他就有自己的课题了,因此在研一的时候,他过的非常累,除了一些公共基础学位课之外,他还要抽空帮老师做实验。
看着其他的同学整天无事可做,他心里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他认为导师就是让他免费打工。
他本想着能够在实验成果出来后,发表的论文,能够有自己的名字,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后在研二的时候,发表属于自己的论文的时候,应该能够容易一些。
然而结果却令他很失望,自己辛苦了一年的研究成果,结果这篇论文,别说成为第二作者了,论文上根本没有他的名字,他也因此差点与自己的导师吵了一架。不过为了能够毕业,他忍住了。
因此,研一课题无果而终!
2、研二阶段,导师回家养胎,成了甩手掌柜,他只能自己开题,无人指导,只能自己摸索,还好有研一的基础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原来他的导师年龄不太大啊!不过这个因素也确实让他吃了不少苦。
没有导师的研究生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毕竟在读研阶段,导师是真正关乎着你是否能够毕业的那个人!
没有导师的指导,开题报告都修改了好几次,尤其是在开题答辩的时候,在座的老师询问:
“你这个题目,你导师没有给你指导吗?”
“范围怎么这么大?”
“你能把控吗?”
当听到类似的询问时,他就刚加生气了,也开始埋怨自己的导师,如果使用研一的研究成果,现在应该很轻松了吧!不过这都是想当然了,因为研一的努力已经付之东流了,重新开题,困难重重啊!
3、磕磕绊绊好不容易把自己的的论文发表了,居然还要加上自己导师的名字。就这样了,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导师还在那里刁难室友所说的刁难,我认为应该是导师的要求比较严格吧!毕竟作为一个导师,知识水平高,要求自然会高一点。
不过在这位室友眼里,确实另一回事了,他认为导师就是在让自己难堪,毕竟这三年里,两人虽然没有发生争执,不过却有一种无形的敌视。
室友为了毕业,选择默默承受,这算是一种无声的抵抗。而导师呢?因为养胎,对他疏于管教,那么就会在他的成果上,增加一点难度,希望他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不过对于导师的高要求,让室友认为这是在难为他,毕竟都是有脾气的人,与室友相处了四年,我也知道他有点容易钻牛角尖,这应该就是他钻牛角尖的一种表现了。
结语都说要与自己的导师做朋友,才能友好相处,不过我认为导师与学生之间也算是一种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能够达到导师要求的水准,我想作为导师也应该很欣慰吧!
不过对于导师不管不问的情况,也不要不满,这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毕竟都是成年人,一切都需要靠自己了。
导师领进门,科研靠个人,其实在研究生阶段,导师的主要工作在于引导,想要做出成果,顺利毕业,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