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研一真的很痛苦,我该怎么办?
我今年博二,算上大四保研后就开始给课题组打零工,到现在算算跟着我的小导师已经混5年了。由于小跨了一下专业,跟其他嫡系保研的同学还有老师们都不熟。刚来到课题组的时候,我也是每天战战兢兢,无所适从,老师和师兄交代的工作生怕干不好。像我这种工科类的专业杂活很多,老师们平时接很多项目,很少有时间辅导学生理论学习。我本科学的课程有很多不同,而且我也不善交际不爱询问。想想三年后,要写硕士论文,我可能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每天很迷茫,很惶恐,但不知道如何改变。精神状态很差,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
后来我跟我爸说了我的境遇想要寻求安慰,我爸说你睡不着觉就是你看书看得不够累,看累了倒头就睡;吃不下饭就是不够饿,每天操场上跑5圈给你个凉馒头你都抢着吃。我又跟妈说了,我妈说:你爸说的对。
其实我从小就有一个好习惯,如果每天不看书,我就会觉得今天退步了,被别人甩在了后面,心里会有深深的自责导致玩什么都没心思。这是应试教育给我心灵留下的烙印,直到我去年结婚后才慢慢褪去。但是,当时我遇到的问题是:我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静下心来学习,通常出现的情况是:上午去其他校区盖个章,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下午画个设计图一直要耗到晚上。帮师兄做个试验中午不睡,下午干完试验整个人就疲软了,没有精力再去看书。
下面这一段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于是我早上四点起床,宿舍楼钥匙就放在宿管阿姨窗台外面。我开了门披星戴月地去办公室打开电脑看教材、看文献。直到东方渐白,一道曙光洒在我的身上。我伸个懒腰,继续看。早上八点,我拖着略显疲惫又意气风发的身躯到食堂吃饭,正好碰到从食堂吃完饭去办公室的同学,问我:你怎么从那个方向过来?我淡定的说:东西落在食堂了我回去拿。吃完饭,去办公室,各种杂活陆续而至,我边打盹边把它们干完,或者被抓去实验室,我就拿着锤子扳子叮叮当当的敲一天。如果某天没怎么安排工作,我就在办公室再看会儿文献,或者看着窗外思考一会儿人生。晚上看小导师不在我就偷着溜到操场跑5圈。十点回宿舍,我洗刷完就睡了。五分钟就睡着,没心思跟舍友们扯淡。一觉醒来,又是凌晨四点。。。。。。如此日复一日,三年以降未曾稍改。
采用了这样一种生活节奏,我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每天吃的多,睡得香。虽然对自己学了多少是否比别人学的多还是没有把握,但也不再感到焦虑。记得有人说大学拿出高中一半的水平来学习就很好了,我觉得是扯淡,我的实战经历告诉我,上研究生拿出高中三分之一的水平都绰绰有余。
研二的时候开始写小论文,师兄跟我说让我先自己写,写完他帮我改。我说谢谢师兄。我写完初稿,他看了以后呆若木鸡了五分钟然后跟我说我推的这些公式他看不懂,然后仅仅给出了一些排版格式上的建议,寒暄了一下就去吃饭了。
研三下学期,我开始写毕业论文,好多同学每天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一问才知道他们七天憋出了六个字,而我从之前写的七篇小论文中找了几篇自己心爱的花了一个星期把它们串在一起,一百多页的毕业论文瞬间就跃然纸上了。准备答辩期间,我下血本彩打了我的毕业论文,为了图个场面。答辩分组时,我所在的小组有幸请到了学院的老前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教授。那天我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的讲了半个小时。听完后,老教授缓缓的说:这篇论文,无论从理论深度、研究方法、实验成果、创新性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的水准。之后,答辩委员会其他老师和主席也对我的工作一致好评。而跟我一个课题组的其他三个同学,两个当场没给过,一个当场差点没给过。
虽然现在读到了博士,但与那段时间相比,我现在的生活反而轻松了很多。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很多东西已经轻车熟路。我跟我的小导师混的也很熟了,从酒量到够级的基本套路我都了若指掌。而且现在我从被指挥做实验的小弟变成了指挥小弟做实验的大哥,释放了双手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看文献和思考人生。由于起步晚,加上靠自学,很多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我还是没有扎实掌握,偶尔被新来的师弟们嘲笑一波,但我反手就勒令他们给我去拿快递了。
现在回想,刚刚上研究生的那段经历,那种不知所措的焦虑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其实没什么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你总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恰当的方式,而剩下的就只是坚定的走下去。
最后我想朗诵一首苏公的词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