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被称为北平,一次是在明朝,一次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明朝初年,朱元璋封其第四子朱棣于北平府(即今北京所在地),1403年,朱棣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其后朱棣宣布迁都北京,顺天府因而也习称为北京。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的二期北伐完成,北伐军进入北京,北伐宣告终结。南京国民政府在国军占领北京后,即下令改北京为北平,而国民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首都已经定在南京,全国的政治中心也在南京。北边的北洋政府旧都依然叫做北京很明显就不合适。所以为了表示对北京的政府以及为了防止北洋军阀余孽再度东山重起,在陈立夫的授意下,《京报》编辑罗时实撰写了一篇名为《正名之重要》的文章,后发表在《京报》上面。其中建议改北京为北平。1928年6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改北京为北平。
与北京一同改名的还有直隶省,因为政治中心已经南移,所以直隶的名称自然也不能再存在,所以直隶省与北京一起被改名,直隶被改名为河北省。
由于《京报》非常畅销,所以南京国民政府很快就知道了《京报》上的情况,也采纳了《京报》的建议,最终决定改北京为北平。一直到解放军进入北京城之前,北京一直都被称为北平。不过,虽然行政区划上的名称改变了,但是北京城的人还是习惯上称呼北平为北京。1949年,北京的名称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