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上曾几次更名为“北平”?
“北平”可以说是北京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一个别称了,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已然妇孺皆知。不过您可知道北京在历史上最早在什么时候有“北平”之名?又有几次更民为“北平”呢?
“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期燕国所置的右北平郡。西汉时北京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
西晋时期,右北平郡更名为北平郡。
唐朝时,北平郡更民为平州,公元714年至公元743年,北京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京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
元朝定都北京,改名为大都。朱元璋于公元1367年建立明朝,次年派大将徐达领兵北伐攻占大都。由于明朝定都应天(南京),大都光复后不再是中国的都城,久改称为北平府。北京第二次改称“北平”。
明太祖在位时,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成为明成祖。明成祖登基后(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改北平府为北京,并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于是,应天降为陪都,因在京师北京的南边,顾称为“南京”,此为两京制。至此,“北京”出现,“北平”再度消失。此后清王朝也继续使用“北京”一名。
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北伐,北伐政府倒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第三次改名为“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厚,北平被日军占领,并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在政府第四次把“北京”重新更民为“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9月27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决定定都“北平”,并将“北平”重新改名为“北京”。至此,“北平”便永远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在北京历史上的这几次更名中,关于日伪政府将“北平”更名为“北京”一事不可算在内,因为这在当时并未获得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