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佐里山的奇特之处是什么呢?
鲁文佐里山是一座奇特的山,它还有一个奇特的别名——“月亮山”。这个名字最早是由一位希腊商人传到外界,但无从知道他是否到过这座大山。公元150年,著名的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经过考察,绘制出世界上最早的一张非洲地图。地图上标明,在赤道附近有好几座雪山,其中一座就是“月亮山”。
他还推测,尼罗河的水就来自这座山融化的雪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名字来称呼鲁文佐里山,也许它终年戴着银白色的雪冠让人联想到天上银白色的月亮。长期以来,托勒密的说法一直受到置疑,甚至被当成好事者编造出来的神话。在烈日炎炎的赤道附近,竟然会有一座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这显然与人类的常识不合。
直到过了1700多年,托勒密的“神话”才得到证实。1888年,英国探险家亨利•斯坦利来到这里,当一座白雪封顶的高山映入他的眼帘时,他最初的感觉是难以置信,甚至认为这也许是“上天在跟自己的眼睛开玩笑”。随后他仔细地询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确实是一座雪山。
斯坦利的这个发现,引起了欧洲各国探险家和地理学家的极大兴趣。1906 年,西班牙著名探险家杜克•阿布鲁齐来到东非,在当地山民的帮助下,成为第一 个登上月亮山最高峰的欧洲人。他根据自己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绘制成图,并为这一带的主要山峰、要隘和冰川定名。
从这以后,鲁文佐里山的真正面貌才第一次被 世人所认识。在当地土语中,“鲁文佐里”的意思是“浓云密雨”。阿布鲁齐当初登山时,正 是雨水和云雾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于来自西部大西洋和东部印度洋上 的潮湿气流经常在这里交汇,使得山上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日子或大雨滂沱,或细雨 霏霏,一座座山峰总是被浓云密雾缠绕着,很不容易看到它们的真容,常常是几天 中只露面十几分钟,又躲到云雾后边。
雨水的过度淤积又在山坡上形成了几米厚 的烂泥浆,行走起来十分不易。鲁文佐里山偶露峥嵘的时候,会让远道而来的探险者格外惊喜,赤道上竟有终 年不化的白雪,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奇观。而鲁文佐里山更为奇异的地方,还在于 它所散射出来的光芒并不完全来自积雪,它本身也能发光。
鲁文佐里山最初形成 时,地壳运动产生出的炽热和高压造就出大片覆盖在花岗岩上的云母片岩,它们能 放射出荧光来,入夜后会看得格外清楚,甚至会照亮脚下的道路。丰富的降水和雾气的包裹,使得这里的气候非常湿润,再加上饱含腐殖质的酸 性土壤,催生出漫山遍野茂盛的植物。
它们简直是在疯长啊!山脚一带的雪松、樟 树和罗汉松最高的能生长到49米。在热带雨林消失的地方,竹子长到了 15米高, 而且生长得极为密集,野兽钻不进,就连无孔不入的阳光也穿不透。当年阿布鲁齐 攀爬鲁文佐里山时,沿途经常见到一种名叫半边莲的植物,它们长到9米多高,所 开出的烛形花穗竟有2米多高。
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地带,苔藓、蕨类以及长 长的彩带般的地衣恣意生长,没有树木与之竞争,它们不仅长得出奇地高大,而且 形状奇特,给这一带平添了阴森、虚幻的气氛。山上的巨型石南树更是会给欧洲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干燥的石南树枝可以扎绑成束,做成扫把,自古以来就深受欧洲 人的喜爱,而传说中女巫就是骑着石南树枝做的扫帚在空中飞来飞去。
如果用这 里的石南树做成扫帚,恐怕能把一群女巫载到天上。鲁文佐里山脉奇特的环境还维持着一个复杂奇特的动物群落。在高大的林木 间,人们常常会看见一条彩色的光带一飘而过,赶快睁大眼睛看吧,它不是红头鹦 銷就是蓝冠蕉鹃。在沼泽地边缘和开阔的林间空地上,成群的大象、黑犀牛、小羚 羊、肯尼亚林羚等在自由自在地觅食。
这里最有名的栖息动物要数山地大猩猩了, 它们和黑猩猩是近亲,长得又高又壮,但彼此性情截然不同,黑猩猩性情暴躁,而山 地大猩猩性情非常安详,不吃肉食,除了植物的嫩芽和木髓外不吃其他东西,自然 也就不会攻击其他动物。山地大猩猩过着群居生活,大约10只为一群,由一头雌 性或雄性的“银背”大猩猩当“家长”,带着“一家人”到处游荡。
它们吃起东西来非 常贪婪,一吃就是一大片,它们离开后,那个地区便像遭了劫掠一般,满目疮痍。要 过好几个月,那里的植物才会恢复生机。由于遭受到人类直接迫害和丧失生态环 境的双重灾难,山地大猩猩已经处于高度濒危状态,目前尚存的野生山地大猩猩还 不足400只。
生活在鲁文佐里山中的霍加披也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动物。它是世界上仅存的 与长颈鹿有亲缘关系的动物,属长颈鹿科古麟亚科,但它的脖子短得多,身体很矮, 四条腿也很短,让人很难与高傲的长颈鹿联系到一起。霍加披是科学家20世纪初 期在刚果境内发现的,它的发现填补了生物进化史上从普通动物到长颈鹿之间的 空白,同时也让人们对进化论再次产生怀疑。
优胜劣汰是进化论的动力,脖子短的 鹿淘汰了,脖子长的鹿生存下来,霍加披无疑属于应该被淘汰的劣者,可它为什么 能生存至今呢?顺便说一句,霍加披被发现以后,人类在地球上就没有再发现大型 陆生动物物种了。鲁文佐里山有“三奇”,一奇是人们熟悉的赤道映雪,另两奇就鲜为人知了,一 是山中居住着身材矮小的布孔乔人,二是布孔乔人曾建立起一个难以降服的小王 国。
赤道映雪虽然难得一见,但耐心等待总有机会,布孔乔人和他们的王国却几乎 与外界隔绝。不知有多少人试图进山探奇,要么被恶劣的气候阻遏,要么遭到山民 的拦截,几乎没有人如愿以偿。鲁文佐里山朝向刚果的西坡非常陡峭,而朝向乌干达的东坡则比较平缓。山 坡上和山脚下居住着属于班图语系的布安巴人和布孔乔人,其中布孔乔族人数较 多,现在约有30万人,大部分住在山脚下的平原上,以农耕为业。
另有6万多人住 在半山腰,一边种田一边狩猎。布孔乔人的最大特征就是身材敦实矮小,大多在 1。60米以下。“布孔乔”是外族人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山地矮子”。而他们自称 “布伊拉”或“鲁文佐鲁鲁”,意思是“雪山山民”。布孔乔人为什么长得如此矮小呢?当地流传的神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月亮山 发生了大断裂,从断裂的罅缝中蹦出一对身材矮小的男女。
他们就是布孔乔人的 祖爷爷祖奶奶,共同繁衍出成千上万的“小矮人”。而根据科学家实地考察,布孔 乔人矮小的身材是后天形成的。布孔乔人最初生活在乌干达东部的埃尔冈山区, 大约在13世纪前后,他们迁移到了鲁文佐里山区。这里生活着一些土著居民,就 是现今仍聚居在中非地区的俾格米人,身高一般在1。
40米。布孔乔人与俾格米人 相互通婚后,俾格米人的遗传基因在混血后代的身上得到显现,这就造成了现今的 布孔乔人普遍身材矮小。别看布孔乔人长得矮,但他们膂力过人,善使弓箭,猎杀野兽是他们的拿手好 戏,而当遭到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时,他们又能用这些简陋的武器维护民族的尊 严。
20世纪50年代,布孔乔人联合布安巴人开展“鲁文佐里运动”,要求自治。乌 干达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鲁文佐里运动的领导人要求将这两个部族的 聚居地定为一个单独行政区,但遭到拒绝。于是,穆基拉内在一些酋长的支持下, 率领一批人啸聚山林,宣布成立独立的“鲁文佐鲁鲁联合王国”,并自任国王。
1966 年9月,穆基拉内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查理士 •基森博,继续占山为王。鲁文佐鲁鲁联合王国的疆土蜿蜒在鲁文佐里山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坡上,国 民有七八万人,首都是设在一个名叫布希基拉的小山庄里。王宫是几间棚屋,以木为桩,以竹为墙,以草为顶。
这个王国中没有任何通讯设施,国王的谕旨“全靠击鼓、唱歌和吹口哨来传递。王国有一支500人的军队,由国王兼任总司令,自授陆军元帅衔。这支军队中的士兵大多打着赤脚,手持长矛、弓箭、棍棒、石块,“尖端武器”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制造的50支步枪。
尽管他们的武器极其原始,但依仗着山势险峻,林木茂密,还有布孔乔战士的机警和勇敢,让乌干达政府军的每次征讨都无功而返回。1980年12月,密尔顿•奥博特总统重新执政,宣布奉行和解与不报复的民族政策,呼吁全国各部族人民团结起来重建国家。他多次派人到月亮山,希望和平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经过多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生在深山中的基森博国王平生第一次走下月亮山,正式把鲁文佐鲁鲁联合王国的权力移交给中央政府。延续20年的鲁文佐鲁鲁王国的问题圆满解决了,鲁文佐里山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布孔乔人又过了安稳的生活。按照协议,肯尼亚政府将优先考虑发展布孔乔人聚居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布孔乔人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都与时代接近了许多。男人们穿上了西装,女人们穿上了连衣裙,遇到正式场合,还会穿上足有七八厘米厚的特制高底皮鞋,看来他们挺在意自己的身高,也许是恐怕被高个子们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