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真是太可怕了?

2020-01-09社会753

距今3.6亿到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地质史上被称为“巨虫时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巨型节肢动物。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巨型蜈蚣”。

石炭纪巨虫的辉煌所谓的“巨型蜈蚣”,其实叫做节胸,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倍足纲,而蜈蚣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唇足纲,它们都不属于一个纲的,亲缘关系相当远了。举例来说的话,它们之间就类似于人类和鱼的关系。

因此,节胸不是什么巨型蜈蚣,它和马陆同属一纲,可以认为它们是一类古马陆。节胸有大有小,小的种类只有几厘米,大的种类有2.4米,半米宽。后者是根据在新墨西哥发现的足迹化石推断的,这只巨型节胸的脚印就像两道平行的轮胎痕迹。巨型节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

巨型节胸虽然很大,但并不可怕。因为从化石看它们并没有强大的口器,无法进行捕食,肠道内容物和粪便化石也表明了它们是一种以植物碎屑为食的食腐动物。

石炭纪同时生活着巨型昆虫,当时已经出现的有翼昆虫有蜻蜓和蟑螂,其他类群尚未出现。巨脉蜻蜓翼展有74厘米宽,它们就是石炭纪的老鹰,在空中盘旋,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

石炭纪巨型蜘蛛的传说,源自1980年在阿根廷发现的一个化石,这个化石呈现出了一个体长40厘米、腿宽50厘米的大型蜘蛛。然而,2005年,曼彻斯特大学的蜘蛛专家保罗·赛尔登重新检查了这个化石,他发现这根本不是蜘蛛,而是一只带有硬壳的海蝎(板足鲎)。截至目前,蜘蛛体型纪录的保持者仍然是1965年在委内瑞拉发现的巨型食鸟蛛,石炭纪尚未发现比现代蜘蛛更大的种类。

有史以来最大的节肢动物:耶克尔鲎(海蝎)化石

石炭纪时期陆地上确实有巨型蛛形纲动物,不过不是蜘蛛,而是蝎子。肺蝎长达70厘米,在当时是可怕的杀手,其毒刺足以放倒一些四足动物了。

石炭纪为什么能成为“巨虫时代”?石炭纪成为巨虫时代,和当时的富氧环境有直接关系。当时的情况是,蕨类和裸子植物已经在陆地上繁盛,出现了大片的热带雨林,但是却没有以活的植物为食的动物,节肢动物只能吃死去的植物碎屑。再加上石炭纪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蕨类植物大面积蔓延,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越来越高了。

石炭纪的热带雨林景观

节肢动物在海里本来是用鳃呼吸的,它们登陆之后就换了一套呼吸系统。昆虫的外骨骼上布满了微小的气管,可以将氧气直接输送到组织内部,而无需经过循环系统。这种体表扩散型的呼吸,对于小型动物来说特别高效。因为越小的动物,其表面积/体积比就越大。因此,正如我们看到的,昆虫大多是一些小不点。

但石炭纪的环境与今天不同,当时的大气中氧气浓度特别的高,达到了35%,是地球有史以来氧气浓度的巅峰期,今天只有21%。这么高的氧气浓度足以供养昆虫走向大型化。

另外,当时,没有植食性动物,只有捕食者和食腐动物。各类节肢动物成功地利用当时的富氧环境,展开了一场比体型的生存竞赛,长得大就可以吃掉对方,而长得小的只能被对方吃掉,只有那些长得足够大的才能留下后代,并把自己的个子大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经过石炭纪几千万年的演化,各类节肢动物就纷纷变得越来越大了。

“巨虫时代”是如何终结的?距今3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冰川运动,冈瓦纳大陆的南部为冰川所覆盖,海平面下降了100米。地球环境由温暖、潮湿转为炎热、干燥。大片热带雨林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纷纷消亡,这就是石炭纪末雨林崩溃事件。

石炭纪的石松化石

由于热带雨林崩溃,大气中氧气浓度在石炭纪之后的二叠纪急剧下降,从35%下降到15%,这个氧气浓度已经无法供养这些巨虫了,于是巨型节肢动物就走向了灭绝,只有那些小型化的种类活了下来。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的登陆先锋,它们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就开始登陆了。到3.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四足动物也开始了登陆之旅。石炭纪中后期两栖动物和巨型节肢动物在陆地上共同繁盛,原始的爬行动物出现。

石炭纪:巨虫和两栖动物共存

爬行动物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比巨虫和两栖动物更强,石炭纪以后地球就进入了长达2.3亿年的爬行动物时代。爬行动物出现了很多植食性种类,从此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动物控制着植物,使植物无法无序蔓延,大气中氧气浓度受到了控制,从此以后,地球再也没有出现过石炭纪那种富氧环境。

与此同时,在爬行动物的主宰下,体型大的节肢动物不再是优势,反而是累赘,体型越大就越容易被食虫性的四足动物发现并捕食,留下后代的几率反而越小。于是,节肢动物就此走向了小型化,并繁衍至今。巨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今天只能从化石记录中感叹它们曾经的辉煌。

二叠纪:爬行动物时代来临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博览。

相关文章

为什么管羊驼叫草泥马啊?

草泥马起先来源于魔兽世界,是中国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之一,其原型为原产于南美洲的小羊驼。早期时,有使用斑马、羊驼等不同的动物作为草泥马的形象图片,到后期才慢慢统一用羊驼作为其形象。 2009年,中国政府发起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大量网站因为“低俗”而被关停,脏话被屏蔽。网民发明了用“草泥马”等谐...

约翰尼德普被华纳要求退出《神奇动物》系列,这个举动将会带来哪些变数?

德普和艾梅伯这个事儿从我高中开始一直闹到了我大学而且现在看来这个纠缠的截止是遥遥无期的。只能说无论对错与否都希望能让法院来做出最后的决策。但是如果要讨论演员换人对电影的影响,我觉得还是挺大的。首先,不能不否认的一点是神奇动物系列照着哈利波特系列的热度和关注度都低了太多了,而且去看这个电影的人有一部分...

天鹅属于什么类动物?

天鹅并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是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臀叶猴 熊猴 台湾猴 北豚尾猴 滇金丝猴 黔金丝猴 川金丝猴 喜山长尾叶猴 黑叶猴 菲氏叶猴 戴帽叶猴 蜂猴 倭蜂猴 白眉长臂猿 黑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白掌长臂猿 亚洲象 雉鹑 四川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 红...

索罗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知道提问者年纪多大。 在我念高中时,起初的理想工作是动物饲养员,我当时就读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那年头本科率100%,一本率大概90%,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特别想做动物饲养员。后来看了一些人物传记,其中就有写索罗斯的,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就突然很崇拜他,总幻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北方有一个说法,就是说猫头鹰笑的话就要死人了,有没有科学依据?

这个问题完全是没有道理的,猫头鹰怎么可能能预测人类的生死呢!首先说猫头鹰哪是在叫,不是在笑!猫头鹰怎么会笑呢?只能能说它的叫声相似人类笑声!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因为猫头鹰本来就是单聚动物,不会成群结队,并且活动时间都是在夜间,生活的区域也一般离人类较远。因为人类,特别是没有电以前的人类,对黑暗都有一...

丛林猫和豹猫在自然界中是什么关系?

感谢朋友的邀请 丛林猫和豹猫都是小型的猫科动物,虽然它们的名字里都有“猫”,但是二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为丛林猫是猫科猫属下的动物,而丛林猫则是猫科豹猫属下的动物,两种动物的差距就像是云豹和花豹的区别一样(同科同亚科不同属)。那么丛林猫和豹猫在自然界中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两种动物。 首...

世界上真的有雪人嘛?

在世界上所有神秘的动物中,最让人着迷神往的就是传说中的喜马拉雅山雪人,雪人被称作“夜帝”(Yeti),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关于雪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6年,它们高1.5米到4.6米不等,头颅尖耸,红发披顶,周身长满灰黄色的毛,步履快捷。有关雪人的传说逐渐被神秘动物学家承认,吸引着无数探险...

为什么退耕还林以后,近几年到处深山老林里面各种野兽不断出现?

这就是退耕还林后,显而易见卓著成效!也是倡导绿色环保当今主旋律——天蓝蓝,水清清,大地一遍苍翠欲滴。 近几十年长江黄河流域的风沙绿化治理,几代人的心血,才换来今天的青山绿水。特别是政府的退耕还林政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山区丘陵退耕还林还草,林地面积显著增涨。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广阔的繁衍栖息...

有哪些令人惊艳的纪录片?

一直觉得自然纪录片是最应该接触的东西之一。用最真实生动的自然,超乎想象的物种和生存状态,开拓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以下6部纪录片均来自BBC出品,豆瓣评分都在 9.0 以上,每一部都能让你叹为观止,虽然我们未必可以去了解未知的世界,但我们坐在家里也能领略到这个世界的美丽!(附观看地址) 1、蓝色星球2...

能不能把新冠状病毒注入牛的身体上,经过加工获得疫苗?

您的大体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步骤要比这个复杂的多。 疫苗一般有灭活疫苗或者减毒疫苗,比如咱们接种的流感疫苗就是减毒疫苗。 研发疫苗的过程中,很大的工作都在于将现有的病毒弱化,但是这样的工作其实危险性很高,要知道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至今为止都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对SARS病毒弱化的过程中,...

世界上什么动物跑的最快?

动物中“速度最快”的竞争几乎被鸟类所垄断,尤其是以速度著称的猛禽和雨燕。其中,瞬时速度最快的动物是游隼(Falco peregrinus),可以达到320 km/h,甚至有报道最快的一次记录达到了380km/h,这速度堪比复兴号列车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样速度是它俯冲时候,凭借重力的加速,才可能达...

世界上真有雪人吗?

野人是一种未被证实存在的高等灵长目动物,直立行走,比猿类高等,具有一定的智能。其较为正式的学术名称是“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 目前,民间支持者认为野人是存在的,但主流学术界认为野人的存在没有科学上的依据。 雪人又被称为大脚野人、夜帝(Yeti)、野人,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藏语称为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