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值得一看不?
值得一看!
电影中五个故事的发生地点挺有代表性的,东(浙江千岛湖)、南(贵州黔南苗寨)、西(陕北毛乌素沙漠)、北(东北乡村)、中(北京),一个地方一个代表性人物,热心市民、农村发明家、支教老师、治沙英雄、基层村干部,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呈现回得去的家乡变化,也展现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
最直观的感受是笑中带泪,开头笑到捂嘴,后面慢慢出现泪点(最好哭的是范伟那段)。我最爱的还是葛大爷,感觉他只需要往旁边一站,脸上带着笑,用地道的北京话吹吹牛,聊聊天,就有那味儿了。
这一次的张北京,也是个兜着小聪明,揣着热心肠的北京大爷。他攒够了钱想买辆车,工作之余开专车赚钱,不过,河北衡水老家那边的表舅想借钱做手术。张北京不是那么想借,又不想看着表舅一直病下去,就想了个“歪招”。
搞笑的部分集中在医院里,抽血时候的双簧,逃离医院前的“疯狂”,我都快笑疯了。葛大爷穿着病号服在医院楼道里奔跑,后面跟着看戏似的医护人员,那场面才是“解放天性”。
作为观众,我明知那俩人做得不对,可特别理解。表舅到北京讨生活,做外卖员,攒不下几个钱,张北京在酒店停车场工作,好不容易有了点存款,都难,都掏不出那七八万的手术费。
等到峰回路转,最终有了着落,张北京担心的事也得到了解决。这是我觉得人物丰满、厚实的地方,藏着自己的小心思又不乏普通人的恻隐之心。《北京好人》的好是利人利己,不是杀身成仁,完全地牺牲自己。
除了宁浩和葛大爷的再次联手,剩下的部分也很好看。毕竟是堪称来了“一壁江山”的中国喜剧梦之队,个个都挺厉害。惊喜开场之后,紧接着就是黄渤主演的《天上掉下个UFO》。
提起贵州的交通不便阻碍当地发展,让我想起之前一个采访对象,四川人,在上海工作了十多年,他有次跟朋友去贵州大山里旅游,发现当地的物产特别丰富,山上有走地猪,山腰是板栗林,山下是放养的羊群,吃起来的滋味特别香,跟平时在市场里买到的不一样。可这么好的东西,偏偏带不出去。他跟几个朋友一合计,留在当地办农场,还创立了一个销售副食品的品牌。
他的想法跟电影里黄大宝等人挺像,就是想把贵州山村里的好东西推出去,让更多人吃到,也让当地因此发展起来。这个单元应该是最热闹荒诞的一个,很接地气,土土的发明,浓浓的乡音,哪有什么UFO,只有一群想要家乡更好的人。
然后就是最好哭的《最后一课》,主要还是范伟表演的太好了,角色的时间跨度很长,但老年的衰败,壮年的神采都很具神韵。可能最好哭的片段,还是他在望溪村的“最后一课”上讲述他为什么觉得自己留下的那十年值得的时候,从“该去读书,全去喂猪”的过去,到有希望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跟他说,以后去学校食堂能吃到其它好吃的,不用天天吃萝卜干了。
那种朴素的追求,往往最动人也最伟大。曾经受惠的学生们都已经长大,用自己的方式建设着家乡,养蜜蜂的,做民宿的,也有成为小学教师的,他们同样希望帮助老师,为他凑出记忆里的拼图,愿他余生幸福安康。
同样搞笑的《回乡之路》和《神笔马亮》,前者反转强烈,后者笑果频繁。
邓超饰演的乔树林看起来太像“坏人”了,先是飞机偶遇借校友身份搭讪,接着打肿脸充胖子表现身价,可前面越轻视后面就越敬重,就是这样一个人,带着家乡的人在沙漠里种苹果,想让风沙扑面的沙里沟变个样。
而经典的沈马组合再联手,看完会让人想起欧亨利的小说,不得已瞒着妻子的善良丈夫,满心为丈夫骄傲的怀孕妻子,笑料百出,暖心治愈,画毛衣和葫芦套娃那里,全场爆笑。
另外,我也挺喜欢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转场,每个人都聊自己的家乡,让这五个故事像是随机展现的其中一个,最后出来的中国地图,也寓意着这是大家的故事,是我们普通人正在经历的事。
每个人都有割舍不掉的家乡,也有与之相关的回忆。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说自己看完电影后,必须要吃一顿锅包肉解馋,也有人聊起自己的最难忘的老师。其实,家乡就在那里,只要我们想回,总有亲人和朋友等着自己,也有可尝试的工作和生活,遇到问题,也可以像范老师对大钟说得那样,想办法找方法。这一点在于自身选择,而不是只要我们离开家乡,面前就竖起了一道壁垒。
《我和我的家乡》挺像一首拍出来的抒情诗,北京的热情,贵州的多彩,千岛湖的秀丽,西北的坚韧,东北的勤恳,我们不曾遗忘它的富饶,也不吝惜心中的赞美。所以,不管是去往大城市打拼,还是留在家乡搞建设,只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和生活,都是平凡世界里不甘于平凡的人。